时疮 [ shí chuāng ]
鹅口白疮 [ é kǒu bái chuāng ]
亦作“鵞口白疮”。即鹅口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鸡》:“鵞口白疮,鷄肫黄皮为末,乳服半钱。”参见“鹅口疮”。
痘神 [ dòu shén ]
旧时所谓痘疮之神。
剜肉做疮 [ wān ròu zuò chuāng ]
剜肉做疮(剜肉做瘡) 犹剜肉成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一友问:欲於静坐时,将好名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
狐刺 [ hú cì ]
一种毒疮。《新唐书·孝友传序》:“ 张进昭 ,母患狐刺,左手堕而终。”亦称“ 狐尿刺疮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鬼矢 [ guǐ shǐ ]
主治疮毒的一种药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鬼矢,生阴湿地,浅黄白色,或时见之,主疮。”
痘痂 [ dòu jiā ]
痘疮疮口结的痂。
伤守疮 [ shāng shǒu chuāng ]
亦作伤手疮,即臁疮。
疮口 [ chuāng kǒu ]
疮的破口:疮口化脓。
疮痛 [ chuāng tòng ]
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疮痍弥目 [ chuāng yí mí mù ]
疮痍弥目(瘡痍彌目) 见“ 疮痍满目 ”。
倒靥 [ dǎo yè ]
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其孙方三岁,发热七日,疮出而倒靨色黑,脣口…
散血草 [ sàn xiě cǎo ]
金疮小草的别名。参见「金疮小草」条。
痫痓 [ xián chì ]
因癫痫发作而筋脉抽搐拘挛之类病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独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癇痓,女子疝瘕。…
千孔百疮 [ qiān kǒng bǎi chuāng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损坏极大,残破不堪。歧路灯˙第七十五回:实在此时千孔百疮,急切周章不开。亦作百孔千疮。
独炼硫 [ dú liàn liú ]
是一种药名,主治疥疮湿疮痒者。
剜肉医疮 [ wān ròu yī chuāng ]
剜肉医疮(剜肉醫瘡) 见“ 剜肉补疮 ”。
灸疮 [ jiǔ chuāng ]
灸疗留下的疮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英文翻译1…
溃痈 [ kuì yōng ]
(一)、亦作“溃疽”。谓溃烂出脓的疮。(二)、决破脓疮。
癍疮 [ bān chuāng ]
中医指眼中所生的白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癍疮入眼歌》:“小儿癍疮入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疼,久生云翳如银色,肝经…
嗜痂 [ shì jiā ]
《宋书·刘邕传》:“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 孟灵休,灵休 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弘济膏 [ hóng jì gāo ]
一种药名,主治下部浸注疮疥,及上部头面蚀等疮。
杨梅疮 [ yáng méi chuāng ]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
疮疤 [ chuāng bā ]
(一)、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背上有一块疮疤。(二)、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别老揭人的疮疤。
剜肉补疮 [ wān ròu bǔ chuāng ]
也说剜肉医疮、挖肉补疮。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后用“剜肉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