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潜 [ shěn qián ]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
沈德潜 [ shěn dé qián ]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年中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
仁字 [ rén zì ]
1.谓仁德所覆庇也。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惟圣仁宇,寰化潜融。」
右盼左顾 [ yòu pàn zuǒ gù ]
释义犹「左顾右盼」。见「左顾右盼」条。01.清.沈德潜〈赠王耘渠丈兼道别〉诗:「酒酣耳热肝胆露,豪情右盼还左顾。」
倪承茂 [ ní chéng mào ]
清、吴县人,字稼咸,号頔塘,乾隆举人。教授里中以终,着述甚丰。与沈德潜齐名,有《頔塘诗稿》。见《鹤徵录·卷七》。
乾嘉诗体 [ qián jiā shī tǐ ]
清乾隆、嘉庆间之诗体也。时王士禛之神韵说,已不盛行,沈德潜乃倡为格调说,袁枚倡性灵说。枚与蒋士铨、赵翼称乾隆三大家。
沈腰潘鬓 [ shěn yāo pān bìn ]
沈腰,沈约因病日瘦,腰带逐渐宽松。潘鬓,潘岳的鬓发中年已斑白。沈腰潘鬓比喻男子的身体瘦弱,早生白发。亦作“潘鬓沈腰”…
传诀 [ chuán jué ]
口传之秘诀。又,传授秘诀。唐、苏頲〈幸白鹿观应制〉诗:「受符邀羽使,传诀注香童。」;宋、苏轼〈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沈姓 [ shěn xìng ]
拼音:shěn xìng 概述 沈姓是中国的第三十七大姓。历史上的沈姓人才济济,名人众多。最早见于史书…
古诗源 [ gǔ shī yuán ]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七百余首,并有简要评语。编者以为诗至唐代而极盛,古诗又是…
沈槍 [ shěn qiāng ]
见沈枪。
繁音促节 [ fán yīn cù jié ]
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樂府之妙,全在繁音促節,其來于于,其去徐徐。”清 昭槤《啸亭杂…
倥侗生 [ kōng dòng shēng ]
明、沈愚之号。
皇姑屯 [ huáng gū tún ]
地名。位于辽宁省沈阳西十里。初为京奉铁路总站,称为「沈阳站」,后路线延长至沈阳城西,改名「皇姑屯站」,也称为「老站」…
沈默的治疗性(silenc [ shěn mò de zhì liáo xìng ā ]
目录1 定义2 双方的状态2.1 个案的状态2.2 助人者的反应3 沈默的潜在伤害4 关键字5 参考资料 定义沈默是…
冀昭 [ jì zhāo ]
清、沈尔燝之字。
沈灶生鼃 [ shěn zào shēng wā ]
见“沈竈産鼃”。
克寅 [ kè yín ]
明、沈敕之字。
仪礼小疏 [ yí lǐ xiǎo shū ]
清朝沈彤撰。
停云读书楼 [ tíng yún dú shū lóu ]
清、沈烜之室名。
以安 [ yǐ ān ]
明、沈节甫之字。
以同 [ yǐ tóng ]
明、沈宗塙之字。
倚翠生 [ yǐ cuì shēng ]
明、沈周之号。
充斋 [ chōng zhāi ]
清、沈荃之号。
以潜 [ yǐ qián ]
明、沈玄之字。
【词语拼音】shěn qián
【词语解释】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4).喻深入。(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