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髻 [ biàn jì ]
用辫子盘成的髻
髫辫 [ tiáo biàn ]
垂髫与辫髻之时。指幼年。
稏角 [ yà jiǎo ]
指旧时儿童头上扎有两条辫子或两个髻的形状。
髫髻 [ tiáo jì ]
谓垂髫与辫髻。借指幼年。《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居庸关》诗:“髫髻生当战伐年,南军正戍 白狼 烟。”
自梳 [ zì shū ]
已届婚龄的女子,自己把发辫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表示终身不嫁,又称“梳起”。
头绳 [ tóu shéng ]
(一)、(头绳儿)用棉、毛、塑料等制成的细绳子,主要用来扎发髻或辫子。(二)、毛线。
加髢 [ jiā dí ]
朝鲜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假髻,一般是把假发编成发辫,弄成盘状戴上,有多种不同的样式。
上头 [ shàng tóu,shàng tou ]
[ shàng tóu ]旧时女子未出嫁时梳辫子,临出嫁才把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叫做上头。[ shàng tou ]…
辫子 [ biàn zi ]
(一)、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梳辫子。(二)、像辫子的东西:蒜辫子。(三)、比喻把柄:抓辫子。揪住辫子不放。
小辫儿 [ xiǎo biànr ]
短小的辫子,也泛指辫子。
打辫子 [ dǎ biàn zi ]
(一)、梳成辫子;把编成辫子。(二)、用天然头发或人造头发梳打成辫子。
解辫 [ jiě biàn ]
解散发辫。旧时少数民族多结发辫,解辫谓改用 汉 人服饰,以示归诚。
小辫子 [ xiǎo biàn zi ]
(一)、小辫儿。(二)、比喻把柄:抓小辫子。
辫绳,辫绳儿 [ biàn shéng, biàn shéng ér ]
◎ 辫绳,辫绳儿 biànshéng,biànshéngr(…
辫发 [ biàn fā ]
(1).即辫子。 晋 左思 《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岌岌冠縰,纍纍辫髮。”《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南…
辫蒜 [ biàn suàn ]
采收蒜头时,把蒜秧子与大蒜一起编成辫子一样,三十头左右为一辫,成品就叫做蒜辫、也叫蒜辫子。然后架干晾晒至7成--8成…
绦辫 [ tāo biàn ]
髮辫。
云髾 [ yún shāo ]
辫发梢。
抓小辫子 [ zhuā xiǎo biàn zi ]
见抓辫子。
假辫子 [ jiǎ biàn zǐ ]
假辫发。
辫绳 [ biàn shéng ]
(一)、分股交叉编成的像发辫一样的绳子。(二)、扎发辫用的头绳。
绳发 [ shéng fā ]
谓编发为辫。
剃头辫发 [ tì tóu biàn fā ]
头发四周皆剃去,中央残留者编束为辫发。清、俞樾《曲园杂纂》:「剃头辫发,金人已然。宋、汤璹《建炎德安守御录》:『有北…
盘辫子 [ pán biàn zi ]
将头发结成辫子,旋绕于头上。如:「长发女孩盘辫子,显得清爽好看。」
髽髻 [ zhuā ji ]
梳在头顶两旁的髻:髽髻夫妻(结发夫妻)。也作抓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