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查询| nqcx.com 首页|简繁体转换器|在线组词|新华字典|汉语词典
弄清查询 > 词语大全 > 干旱区相关的词语大全

“干旱区” 相关的词语大全

干旱区 [ gān hàn qū ]
由于气候—水文过程的分异,地球上各地区的蒸发与降水不平衡。简单地讲,当蒸发超过降水,形成“缺…

绿洲农业 [ lǜ zhōu nóng yè ]
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随着生产力…

沙漠化 [ shā mò huà ]
指沙质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地表渐渐被流沙覆盖。

旱情 [ hàn qíng ]
(某个地区)干旱的情况:由于连日降雨,旱情已得到缓解。

洪积扇 [ hóng jī shàn ]
暂时性流水在山地沟谷出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山麓。

黑灾 [ hēi zāi ]
由于持续干旱,造成牧区牲畜大量死亡的灾害(区别于“白灾”)。

荒漠化 [ huāng mò huà ]
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沙漠化)、石质荒漠…

防风林 [ fáng fēng lín ]
在干旱多风的地区,为了调节气候、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

干旱期 [ gān hàn qī ]
干旱期,指的是降水偏少的一段时间,也就是气候上常说的“旱季”。 英语翻译n. dry spell dry seaso…

暵旱 [ hàn hàn ]
干旱,天旱。

盐渍化 [ yán zì huà ]
又称“盐碱化”。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土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随着毛细管上升至地表,水分蒸…

麓原 [ lù yuán ]
山前侵蚀平原。一种起伏不大而宽阔缓斜的基岩,位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中较陡坡的山脚下,通常表面盖着一层薄的砾砂冲积层,是…

干旱区科学 [ gān hàn qū kē xué ]

荒漠土 [ huāng mò tǔ ]
又称“荒境土”,是干旱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也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土壤。

酷旱 [ kù hàn ]
非常干旱酷旱的年月。

干旱区研究 [ gān hàn qū yán jiū ]

干旱气候 [ gān hàn qì hòu ]
干旱气候又称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向较高纬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

旱气 [ hàn qì ]
干旱的气候;旱灾。

土地沙漠化 [ tǔ dì shā mò huà ]
土地沙漠化-情况概述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

迷延胡索 [ mí yán hú suǒ ]
本科约42属650余种,主要产于北温带,多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或草原沙漠干旱地区,少数产美洲延至热带。

抗旱性 [ kàng hàn xìng ]
抗旱性包括干旱屏蔽和耐旱性。

旱干 [ hàn gān ]
干旱。

乾熯 [ gān hàn ]
犹干旱。《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天气乾熯,暑热殊酷。”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因树木能放养…

旱象 [ hàn xiàng ]
干旱的现象:旱象严重。

涸旱 [ hé hàn ]
干旱。

干旱区词语解释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gān hàn qū

【词语解释】 由于气候—水文过程的分异,地球上各地区的蒸发与降水不平衡。简单地讲,当蒸发超过降水,形成“缺水的干旱地区”,反之形成“富水的湿润地区”。水循环过程是复杂的。通常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一般研究的干旱区(arid area)是二者的总称。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以干燥度定义干旱区,干燥度是由经验公式得到的。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提出的荒漠化图以干旱指数P/Etp来确定干旱区。这里P为降水,Etp为由彭曼方法计算得到的蒸腾。它综合反映了气温、风和太阳辐射。P/Etp<0.03的地区为极端干旱区,0.03≤P/Etp<0.20为干旱区,0.20≤P/Etp<0.50为半干旱区。详细解释 地貌特征 干旱区在地貌特征方面常以风沙地貌或荒漠地貌为主,形成沙漠、戈壁和雅丹地形。赵松乔(1985)把中国沙漠、戈壁为主体的荒漠地区归纳成两种模式,一是内陆盆地式,从盆地中心开始,依次为流动沙地→固定半固定沙地,土质平地及绿洲→堆积戈壁→剥蚀-侵蚀戈壁→侵蚀-剥蚀山地。其空间结构以盆地中心作同心状分布。二为蒙古高原式,空间结构从高原本部向外缘山地及外沿地区作放射状排列,可分两个亚型,在干旱区为广阔剥蚀戈壁(高原中心)→流动或固定、半固定沙地→边缘山地→黄土堆积(外沿地区)。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径流形成带与散失带的衔接点一般不是发生在出山口处,而是在荒漠化程度向山地推进处,一般讲,荒漠化程度越高的山地,高程亦高。在径流形成带内,河川径流量随水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地貌过程以水蚀为主,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干旱区相关的词,干旱区相近的词语大全,干旱区相关的词语大全,干旱区相关的词语,干旱区类似的词语有哪些,干旱区相关的词语有哪些,干旱区类似的词语,哪些词语与干旱区相关,形容干旱区的词语,描述干旱区的词语大全,干旱区相近的词语,关于干旱区的词语有哪些,哪些词语与干旱区相近,与干旱区相近的词语有哪些,与干旱区相近的词语,干旱区相近的词语是什么等干旱区相关的词语在线查询。

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词典在线查询查询

友情链接:姓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