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抗战 [ rè hé kàng zhàn ]
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
边币 [ biān bì ]
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发行的纸币。
北岳区 [ běi yuè qū ]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
雁翎队 [ yàn líng duì ]
抗 日 战争时期活动在 河北省 白洋淀 地区的一支著名的水上游击队。
欢热 [ huān rè ]
欢腾热闹。 刘绍棠 《青枝绿叶》:“下晚,大月亮下,村西头河高崖上,互助组技术学习完了,比武夺魁挑战正欢热。”
硕俊 [ shuò jùn ]
指德高望重、才智出众之人。《新华月报》1939.8.31:“我们希望集全国硕俊之士的国民参政会,在第四次大会中,不仅…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chá hā ěr mín zhòng kàng rì tóng méng jūn ]
1933年5月,冯玉祥等与共产党人合作组成的抗日队伍。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攻占热河,向河北、察哈尔进犯。5月,原…
凡城 [ fán chéng ]
1.城名。汉置。在热河省平泉县境内。《三国志·魏书·乌丸传》:「太祖自征蹋顿,袁尚众逆战于凡城。」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 jiǎ shǐ wǒ mén bù qù dǎ zhàng ]
诗歌。田间作。1938年发表。全诗仅六行,却揭示了如果不去同日本侵略者战斗,敌人不仅要消灭我们的肉体,而且还要从精神…
河坎 [ hé kǎn ]
成台阶状或斜坡状的河岸。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柳》:“至春冻释,於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 程世才 《回顾…
苏秦 [ sū qín ]
(?—前284)战国时期政治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曾说服六国联合抗秦。他的策略号称合纵,使秦国有十…
张巡 [ zhāng xún ]
(一)、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后移守睢阳…
抗章 [ kàng zhāng ]
向皇帝上奏章。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辞避,若不胜任。”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
败血病 [ bài xuè bìng ]
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液病。多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发病急剧,寒战后有高热,眼结膜、黏膜、皮肤常出现瘀血点…
杨靖宇 [ yáng jìng yǔ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和…
洹水 [ huán shuǐ ]
(一)、水名。又名 安阳河,在 河南省 北部。源出 林县,流经 安阳市 至 内黄县,入 卫河。战国 时 苏秦 说 赵…
八字军 [ bā zì jūn ]
南宋 初 河 北、 河 东地区人民组织的抗 金 义军。 建炎 元年(公元1127年), 王彦 率抗 金 部队入 太行…
作工 [ zuò gōng ]
劳动;做工。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工人要求厂主改良待遇,同时积极作工以利抗 日 。”指工程。 北…
咸丰帝 [ xián fēng dì ]
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
张世杰 [ zhāng shì jié ]
南京抗元将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临安失守后,率…
狼牙山 [ láng yá shān ]
在 河北省 易县 西部,北临 易水。山峰挺拔,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1941年抗 日 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 日…
李纲 [ lǐ gāng ]
宋代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进士出身。初为兵部侍郎。1126年初,金兵南下包围东京(今河南开封),他反对迁…
皇协军 [ huáng xié jūn ]
抗 日 战争时期 华北 伪军之一。 陈静波 《回民之母》:“太阳刚冒红的时候,鬼子和皇协军二百馀人,从 河间 、 献…
黑旗军 [ hēi qí jūn ]
(一)、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白莲教起义军五大支即五大旗(黄、红、白、绿、黑)之一。曾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反清活动,后与…
狼牙山五壮士 [ láng yá shān wǔ zhuàng shì ]
抗日战争时期,在狼牙山抗击日军、建树壮烈业绩的五位八路军战士。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在河北…
【词语拼音】rè hé kàng zhàn
【词语解释】 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国民政府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结束。热河最后遭日军占领。详细解释 战争背景 关东军侵略热河的借口是:热河是1932年3月1日成立的伪满洲国国土的一部分;根据同年6月16日裕仁天皇的命令,关东军有保护伪满洲国之任务;在这一年的9月15日,日本承认了伪满洲国,并签定了“日满议定书”,从此,日、伪满即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日本选在这个时候进攻热河,尚含有对抗国联的意思。因国际联盟预定在2月21日于日内瓦召开特别大会,将讨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问题,并要求日本将其部队撤回到“九·一八事变”前的位置。敌进攻热河的企图,事先已被国民党军队所了解。1932年12月25日蒋介石为此致电张学良将军,令其作抵抗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