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查询| nqcx.com 首页|简繁体转换器|在线组词|新华字典|汉语词典
弄清查询 > 词语大全 > 秋燥相关的词语大全

“秋燥” 相关的词语大全

秋燥 [ qiū zào ]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秋燥”易与虚火结成“燥热”,也…

秋燥病 [ qiū zào bìng ]

唇焦 [ chún jiāo ]
唇焦指的是口唇焦乾,多属脾胃实热,或见于”秋燥”,或热病伤津的"内燥"证。

燥湿 [ zào shī ]
(一)、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

燥溼 [ zào shī ]
(一)、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

渴涸 [ kě hé ]
干燥。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一表》:“加之肺腑渴涸,眼目眊昏,去秋以来,所苦益增。”

秋燥感冒颗粒 [ qiū zào gǎn mào kē lì ]

乾茧 [ qián jiǎn ]
此茧乾燥也。又乾燥之茧。

燥刚 [ zào gāng ]
(一)、干燥刚劲。(二)、指燥烈干热的药。

躁药 [ zào yào ]
药性燥热的药。通称热药。躁,通“燥”。

枯燥 [ kū zào ]
单调,没有趣味:生活枯燥。枯燥无味。

枯涩 [ kū sè ]
(一)、枯燥不流畅:文字枯涩。(二)、干燥不滑润:两眼枯涩。

精干燥器 [ jīng gàn zào qì ]
化学用的干燥器大概可以形容为一个透明的有盖的锅,多孔隔板上面放要干燥的东西,下面放干燥剂。

燥热 [ zào rè ]
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燥热天更要多喝水中医病证名。又称“燥火”。因感受燥气,耗伤津液,化热化火所…

雏发 [ chú fā ]
童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忽一少女抱一猫至,年可十一二,雏髮未燥,而艳媚入骨。”林纾《题画绝句》:“迴首…

清热润燥 [ qīng rè rùn zào ]
用具有清热增液润燥作用的方药,治疗温燥证的治法。

熇燥 [ hè zào ]
干燥。

逆流干燥 [ nì liú gān zào ]
是物料移动方向与干燥介质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类干燥。

燥气 [ zào qì ]
干燥之气。

燥脾胃 [ zào pí wèi ]
见“燥脾”。

干热 [ gān rè ]
干燥炎热。

燥坼 [ zào chè ]
干燥坼裂。

亢燥 [ kàng zào ]
高爽干燥。

干硬 [ gān yìng ]
干燥发硬。

征雁 [ zhēng yàn ]
亦作“征鴈”。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南朝 梁 刘潜《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鴈肥。”唐 李涉《送魏简能东…

秋燥词语解释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qiū zào

【词语解释】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秋燥”易与虚火结成“燥热”,也会影响人体对水的正常吸收,导致人们在口、鼻、皮肤等部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进入深秋,天气变得更加凉爽,但是很多人却觉得浑身皮肤发紧,口干舌燥,嘴唇老是脱皮,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有的人觉得鼻腔干燥,鼻子老像要冒烟一样,一不小心还会流鼻血;有的人觉得喉咙发干,咳嗽却咳不出痰来。这些症状,虽然不是大毛病,但是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中医方法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5、滋燥养荣:当归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适应症:血虚生燥,皮肤皱摺,筋急抓枯。6、清燥润肺(清燥救肺):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7、滋燥清肠: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银花12克适应症: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秋燥相关的词,秋燥相近的词语大全,秋燥相关的词语大全,秋燥相关的词语,秋燥类似的词语有哪些,秋燥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秋燥类似的词语,哪些词语与秋燥相关,形容秋燥的词语,描述秋燥的词语大全,秋燥相近的词语,关于秋燥的词语有哪些,哪些词语与秋燥相近,与秋燥相近的词语有哪些,与秋燥相近的词语,秋燥相近的词语是什么等秋燥相关的词语在线查询。

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词典在线查询查询

友情链接:姓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