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 sān jiǎ ]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
三鼎甲 [ sān dǐng jiǎ ]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后甲 [ hòu jiǎ ]
(1).《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朱熹 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
上元甲子 [ shàng yuán jiǎ zǐ ]
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
贯甲 [ guàn jiǎ ]
(一)、洞穿衣甲。(二)、穿上衣甲;擐甲。(三)、把衣甲的叶片串连起来。
高三甲 [ gāo sān jiǎ ]
同进士出身 [ tóng jìn shì chū shēn ]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 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 清 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散 [ sān jiǎ sàn ]
藏三甲 [ cáng sān jiǎ ]
三甲港 [ sān jiǎ gǎng ]
三甲胺 [ sān jiǎ àn ]
甲历 [ jiǎ lì ]
(一)、见“甲历”。(二)、亦作“甲歷”。用甲子记载岁时的日历。(三)、泛指岁时。
鱼甲 [ yú jiǎ ]
鲨鱼皮制成的铠甲。《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冑星罗。” 吕向 注:“鱼甲,以鮫皮为甲。” 唐…
组甲 [ zǔ jiǎ ]
(一)、甲衣。用丝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於四境之…
五甲 [ wǔ jiǎ ]
宋 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 [ jìn shì jí dì ]
明、清之制,通过殿试的举子即可取得进士称号。殿试分三甲,一甲仅三名,赐进士及第。
同进士 [ tóng jìn shì ]
明清科举分为三甲。
甲坊 [ jiǎ fāng ]
(一)、古时制造铠甲的作坊。《北史·王峻传》:“詔决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
套调 [ tào diào ]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住户连环交换房屋,称为套调。如以三户为例,交换方式为甲换乙,乙换丙,丙换甲。
珍甲 [ zhēn jiǎ ]
珍贵的甲冑。《管子·乘马》:“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一说,为破敝之甲。 郭沫若 等集校:“两‘珍’字读为軫戾之…
下甲 [ xià jiǎ ]
金 代,女直 进士考试,殿试成绩的第三等。《金史·选举志二》:“女直 进士。大定 十三年,皆除教授。二十二年,上甲第…
担榜状元 [ dān bǎng zhuàng yuán ]
宋时对科举考试第五甲末名的戏称。清时三甲末名亦有此称。或称之为背榜。宋赵昇《朝野类要·担榜》:“戏谓第五甲末名为担榜…
楚甲 [ chǔ jiǎ ]
《左传·襄公三年》:“楚 子重 伐 吴,为简之师……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后常用为典,以“楚甲…
合甲 [ hé jiǎ ]
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
案兵束甲 [ àn bīng shù jiǎ ]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谓停止作战。《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词语拼音】sān jiǎ
【词语解释】(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 三壬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 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 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 日 之战, 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 俄 之战, 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 德 之战, 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