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校族 [ cèng xiào zú ]
蹭校族 - 简介 近年来,到大学里“蹭饭”的校外人员越来越多。有专家称,“蹭饭”现象是物价飞涨的产物。高校食堂的菜价…
高校蹭饭族 [ gāo xiào cèng fàn zú ]
高校蹭饭族-简介 高校蹭饭族,随着中国内地物价飞速上涨,饭馆的饭菜价格也随之上扬,一些社会人员到周边大学的食堂当起了…
挂名蹭分族 [ guà míng cèng fēn zú ]
挂名蹭分族 - 简介 各高校相继进入期末考试期,不少教师都将学生平时的分组作业成绩作为评分依据,没想到竟因此催生了“…
蹭蹭族 [ cèng cèng zú ]
蹭蹭族,是指通过共享别人资源享受某种便利的群体。在都市里,出现了以“蹭”为乐的“蹭蹭族”,“吃人家的嘴软”在他(她)…
蹭暖族 [ cèng nuǎn zú ]
“蹭暖族”依靠楼上楼下“余热”取暖,或者干脆将自家大门一锁,回父母家里“蹭暖”蹭暖族一般为20-40岁白领人群。 蹭…
蹭凉综合症 [ cèng liáng zōng hé zhèng ]
蹭凉综合症,盛夏时节,商场、超市来了大批“蹭凉”族,“蹭凉”市民停留…
校漂族 [ xiào piào zú ]
校漂族 -简介 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的人群。他们生活在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
留校族 [ liú xiào zú ]
每年暑假,都有不少大学生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在学校,他们被称为“留校族”。
中央民族大学 [ zhōng yāng mín zú dà xué ]
中国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设有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文、民族学、历史等系以…
无线蹭网族 [ wú xiàn cèng wǎng zú ]
无线蹭网族,是指在无线上网用户日益增多背景下出现的免费蹭网的人。 律师称,只要不通过网络对无线路由器用户的电脑系统进…
甘盘校尉 [ gān pán xiào wèi ]
乌贼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水族·乌鲗》:“《水族加恩簿》:‘甘盘校尉,吐墨自卫,宜授噀墨将军。’按:谓乌贼也。…
觉罗学 [ jué luó xué ]
清 初为皇族子孙设立的学校名。除授 满 汉 文字、经史文艺外,兼习骑射。
族地 [ zú dì ]
一姓一族的土地。《解放日报》1942.4.5:“‘公地’是公共社团的土地,包括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社地(一村或数…
研漂族 [ yán piào zú ]
“研漂族”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考研的群体。大部分“研漂族&rd…
校比 [ xiào bǐ ]
(一)、调查户口、财物。《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
足球之乡 [ zú qiú zhī xiāng ]
丽江是云南足球的起点,丽江一所小学校长说:“云南的足球之乡在丽江,我们学校有300多学生,踢球的有80多人,前后已经…
新疆大学 [ xīn jiāng dà xué ]
中国的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乌鲁木齐。前身是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建于1924年。校名几经变更,1960年改现…
北大学术校猫 [ běi dà xué shù xiào māo ]
北大学术校猫 - 基本资料 北大学术校猫指的是经常出现在北大课堂上一只上了年纪的猫,它跟学生们一起听课,在网络上受到…
云南民族大学 [ yún nán mín zú dà xué ]
云南民族大学 -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四季如春、风景秀…
椎头 [ zhuī tóu ]
椎发。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式。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蛮子朝》:“椎头丑类除忧患,瘇足役夫劳汹涌。”
言慧珠 [ yán huì zhū ]
京剧演员。北京人。蒙古族。言菊朋之女。十二岁学青衣和武旦。1943年拜梅兰芳为师。嗓音圆润,文武戏兼长,并能昆剧。擅…
赖校族 [ lài xiào zú ]
赖校族(campus dwellers)指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
独龙族 [ dú lóng zú ]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云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的 独龙江 畔。人口四千六百余。 元 …
私立学校 [ sī lì xué xiào ]
私立学校是指由私人经费(包括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的学校,这是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私立学校的存在,由来已久,较闻名的…
中央音乐学院 [ zhōng yāng yīn yuè xué yuàn ]
中国的音乐高等学校。1950年创建于天津,1958年迁往北京。设有音乐学、作曲、指挥、声乐歌剧、管弦乐、钢琴、中国民…
【词语拼音】cèng xiào zú
【词语解释】 蹭校族 - 简介 近年来,到大学里“蹭饭”的校外人员越来越多。有专家称,“蹭饭”现象是物价飞涨的产物。高校食堂的菜价相对较低,对校外人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实,“蹭校族”不仅仅去高校里“蹭饭”,蹭课、蹭宿舍、蹭操场、蹭自习室的社会人员也不少。 蹭校族 - 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61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发现,59.5%的人对于这类“蹭校”行为表示“理解”,甚至有15.5%的人表示“支持”。不过,也有15.4%的人对“蹭校族”表示“反感”,其余9.6%的人觉得“无所谓”。 受访者中,大学生占12.6%,高校职工占6.0%;社会人员占70.6%,其中4.2%的人自称“蹭校族”。 中国金属研究所一职工就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工作,坐两站公交车就能到学校。于是,他和同事经常去北师大“蹭”操场和自习室。“高校自习室安静,很有学习气氛。而且操场很大,健身器材齐全。夏天晚上,去学校的草坪上溜溜弯十分惬意。” 北京服装学院一研究生发现,这两年,来学校蹭饭的校外人员多了起来,尤其是中午,学校仅有的一个食堂随处可见“蹭饭族”。“我常常刻意避开饭点儿去食堂,不想挤着买饭。再说了,学校餐厅的座位有限,我可不想站着吃饭。”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西安市部分高校开始对外来就餐的校外人员加收20%的费用,限制“蹭饭族”。 调查中,54.9%的人对此举表示“支持”,24.0%的人表示“反对”,21.1%的人不置可否。 蹭校族 - 各方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一学生觉得应该加收费用,“完全杜绝校外人士来学校吃饭不太可能,毕竟有些人确实是来学校办事,顺便吃个饭也正常。学校加收费用,主要是想杜绝长期‘蹭饭’的人。” “‘蹭校族’早已有之。”某同学在中央民族大学读本科时,也曾遇到“蹭饭族”。他觉得,加收费用的做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吃饭的人不完全是图便宜,还有图方便来学校吃饭的人呢。毕竟学校的饭菜比外边干净,不用自己做,还不用洗碗。” 你认为“蹭校族”会带来哪些影响?调查中,68.4%的人认为“蹭校族”会增加校园的不安定因素,54.5%的人觉得“挤占学生福利”。不过,48.0%的人表示“蹭校族”提高了高校资源利用率,还有12.9%的人干脆表示“影响不大”。 “长期蹭饭的行为肯定损害学生利益。学生打饭变得困难,饮食供应上也会出现紧张。而且,学校食堂的餐具都是公用的,我很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