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根皮 [ bái yáng shù gēn pí ]
白杨树根皮,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iacu…
毛白杨 [ máo bái yáng ]
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光滑,青白色,老树树皮有裂沟,叶子卵形,边缘有波状的齿。木材可供建筑,也用来造船、造纸等。也叫大叶…
椴杨 [ duàn yáng ]
即河北杨。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河北杨 [ hé běi yáng ]
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为 华北、西北 黄土丘陵地的造林树种。也叫椴杨。
厚朴 [ hòu pò ]
落叶乔木。叶密集于小枝顶端,花单生枝顶,黄白色,有香气。树皮和根皮供药用,能温中、下气、燥湿、消痰。
倒拔垂杨柳 [ dǎo bá chuí yáng liǔ ]
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故事,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
椰席 [ yē xí ]
用椰子树叶编制的席子。 唐 张贲 《和皮陆酒病偶作》:“白编椰席鏤冰明,应助杨青解宿酲。”
青杨 [ qīng yáng ]
是中国北方的习见树种。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宽卵形。树皮幼时灰绿色,平滑,老时灰白色,浅纵裂。叶柄…
木槿 [ mù jǐn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掌状分裂,花钟形,单生,通常有白、红、紫等颜色,供观赏。茎皮纤维有韧性,可用来做造纸原料…
桑白皮 [ sāng bái pí ]
(1).桑树的内层根皮。中医入药。有清肺去热、下气定喘的功效。(2).指桑白皮线。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忠列》:“…
白杨树皮 [ bái yáng shù pí ]
白杨树皮,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Yánɡ Shù Pí简介…
霜根 [ shuāng gēn ]
(一)、白色的草木根。亦指经冬不凋的树木的根或苖。南朝 宋 王僧达《和琅琊王依古》:“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唐 …
白杨树 [ bái yáng shù ]
白杨树,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Yánɡ Shù简介: 【别名】响叶杨 【…
荔枝树 [ lì zhī shù ]
荔枝树 lì zhī shù 荔枝根系因苗木繁殖方法不同而异。实生树及嫁接树有发达的主根…
黑檀 [ hēi tán ]
拼音:hēi tán 古夷苏木属 Guibourtia,木材名称:爱里古夷苏木 树木与分布 大乔木,高…
龙皮 [ lóng pí ]
(1).龙的皮。喻皱裂如龙鳞的树干。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龙皮相排戞,翠羽更荡掉。” 王琦 汇解:“皮老而皴…
枫香树 [ fēng xiāng shù ]
落叶大乔木。通称枫树。叶互生,通常三裂,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复合蒴果圆球形,种子上部有翅。树脂、根、叶、…
矮杨梅 [ ǎi yáng méi ]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ǎi Yánɡ Méi【别名】杨梅(《云南中草药》)。【…
绿菇 [ lǜ gū ]
拼音: lǜ gū 解释:绿菇又称变绿红菇、青盖子等。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
胡桐 [ hú tóng ]
(一)、又名红厚壳、海棠果。藤黄科。常绿乔木。干高大,叶对生,有光泽,椭圆形或宽椭圆形。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白色,…
冬青油 [ dōng qīng yóu ]
拼音: dōng qīng yóu 概述 冬青油是天然精油的一种。主要由杜鹃花科植物白珠木(俗称冬青树…
珍珠花 [ zhēn zhū huā ]
蔷薇科绣线菊亚科绣线菊属,多年生落叶蔷薇科灌木,又名”雪柳“、“喷雪花”、“珍珠绣线菊”。“珍珠花”根蘖性强,主根发…
橄榄树 [ gǎn lǎn shù ]
橄榄树,别名:齐墩果 ,木犀科,木犀属 亚热带常绿乔木,耐旱,耐寒,是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全世界橄榄树的栽培品种…
榉树 [ jǔ shù ]
榉树可孤植、从植公园和广场的草坪、建筑旁作庭荫树;与常绿树种混植作风景林;列植人行道、公路旁作行道树。居民新村、农村…
刷毛桢 [ shuā máo zhēn ]
拼音:shuā máo zhēn 解释:又名红千层,科名属桃金娘科 生态习性:喜阳光,喜温暖气候,不耐…
【词语拼音】bái yáng shù gēn pí
【词语解释】白杨树根皮,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简介:【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泥去,趁鲜剥取根皮,晒干。【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详细解释 【原形态】乔木。高达25c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温;驱虫。主肺热咳喘;淋浊;白带;妊娠下痢;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无湿热瘀滞者禁服。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2.《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糟虫。 3.《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