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曲 [ dà běn qǔ ]
白族的曲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流行于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 ,有南腔和北腔之分。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语为主,…
甘州破 [ gān zhōu pò ]
唐 时 西凉 所进乐曲名。本作《甘州》,因 唐 宋 大曲的第三段称“破”,故名。
蛇入筩中曲性在 [ shé rù tǒng zhōng qǔ xìng zài ]
同“蛇入竹筒,曲性犹在”。清 翟灏《通俗编·禽鱼》:“蛇入筩中曲性在。”按,《大智度论》:“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
梅花落 [ méi huā lào ]
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
辨识度 [ biàn shí dù ]
大概可以分成音色本身的辨识度和歌曲处理方式的辨识度。
平曲 [ píng qǔ ]
语本《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李贤 注:“曲法申恩,平处其罪。”后因以…
大转弯 [ dà zhuǎn wān ]
极大的曲折转向。如:「本来他很坚持原则,经过上司疏导后他却来个大转弯,一切都同意了。」
本子曲 [ běn zi qǔ ]
白语称为“本子枯”,“枯”即“曲”。与汉语所说的曲艺的曲含意相同。“本子”含有故事或事件的意思。
迎仙客 [ yíng xiān kè ]
(1). 唐 大曲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迎仙客》。”(2).词牌名。调见 宋 史浩 词。(3)…
戏本 [ xì běn ]
戏曲剧本的旧称。也叫戏本子。
大麯 [ dà qū ]
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亦称用大曲酿造的一种白酒。如:泸州大曲、绵竹大曲。
大厮把 [ dà sī bǎ ]
同“大厮八”。元 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曲:“一箇大厮把的忙牵金勒马,这一箇悄声儿回转画轮车。”一本作“大四八”…
歌本 [ gē běn ]
专门辑录歌曲的书,也指专用来抄录歌曲的本子。
緑豆青 [ lǜ dòu qīng ]
曲节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昆剧 [ kūn jù ]
也叫昆腔、昆曲。戏曲剧种。元代以后,由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戏曲腔调发展而成。曾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有过较大的影响…
醉公子 [ zuì gōng zǐ ]
词牌名。本 唐 教坊曲。
白剧 [ bái jù ]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一个剧种。《人民日报》1975.6.15:“﹝白剧﹞是在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曲艺形式)的…
感皇恩 [ gǎn huáng ēn ]
词调名。本 唐 教坊曲名。
蛇蓝 [ shé lán ]
曲节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棡鼓曲 [ gāng gǔ qǔ ]
曲名。相传 黄帝 出师 涿鹿,以棡鼓为警卫,作棡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 鲜卑。
散樗 [ sàn chū ]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
法曲献仙音 [ fǎ qǔ xiàn xiān yīn ]
词牌名。本为 唐 代法曲。
大遍 [ dà biàn ]
亦作“大徧”。唐 宋 大曲用语。遍,乐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称大遍。
佛耳草 [ fó ěr cǎo ]
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
采莲曲 [ cǎi lián qǔ ]
乐府清商曲名。本于“江 南可採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曲》。
【词语拼音】dà běn qǔ
【词语解释】白族的曲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流行于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 ,有南腔和北腔之分。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语为主,也有用汉语的。唱词格式大都是四句一组,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为五字句。后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吹吹腔”,除有民间乐舞的特点外,还吸取了汉族戏剧的优点,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