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袖 [ bàn xiù ]
短袖衣。《晋书·五行志上》:“ 魏明帝 著绣帽,披縹紈半袖。”
短袖 [ duǎn xiù ]
见半袖。
箭衣 [ jiàn yī ]
古代射士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使于射箭。
偏襌 [ piān dān ]
古代的半袖衫。
偏禅 [ piān chán ]
古代的半袖衫。
半袖西服 [ bàn xiù xī fú ]
通参 [ tōng cān ]
修道,参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好哩,你半垂檀袖学通参。”
不知火半袖 [ bù zhī huǒ bàn xiù ]
袖幕 [ xiù mù ]
连袖成幕。比喻行人拥挤,市街繁荣。语本《史记·苏秦列传》:“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晋 左…
半新 [ bàn xīn ]
东西经使用后,已非全新,仅有七成新。《红楼梦.第四九回》:「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
石墈 [ shí kàn ]
陡险的石堤。《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一失脚摔到石墈下,鼻子撞出血了,红了半口袖口。”
两当 [ liǎng dāng ]
(一)、亦作“两襠”。亦称“两当衫”。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二)、两者相当。(三)、两者一起充当。
大袖 [ dà xiù ]
大袖(top sleeve〕指两片袖结构中较大的袖片,也称外袖。
振袖 [ zhèn xiù ]
和服的一种。根据袖子长度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大振袖为正礼服,必入五纹;中振袖为准礼服,可以入三纹或一纹;小振…
红袖 [ hóng xiù ]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南朝 齐 王俭 《白紵辞》之二:“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 唐 杜牧 《书情》诗…
半臂背子 [ bàn bì bēi zi ]
短袖小衣。宋苏轼《谏买浙灯状》:“明皇遣使江南采鵁鶄,汴州刺史倪若水论之,为反其使;又令益州织半臂背子。”
半臂 [ bàn bì ]
短袖或无袖上衣。
袖套 [ xiù tào ]
套袖。通常戴时松垂于另外一只衣袖外面的袖子。
绀蓝 [ gàn lán ]
广州话,意思除了上袖(即装袖)外,还有整个袖子(特指袖头)部位的意思。
套袖 [ tào xiù ]
套在衣袖外面的、单层的袖子,作用是保护衣袖。
拂袖 [ fú xiù ]
把衣袖一甩(旧时衣袖较长),表示生气:拂袖而去。
修袖 [ xiū xiù ]
长袖也。与修袖同。
袖管 [ xiù guǎn ]
(一)、袖子。(二)、袖口。
侈袂 [ chǐ mèi ]
广袖;大袖。古代官服皆为大袖。故以“侈袂”借指入仕。
袖珍 [ xiù zhēn ]
属性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袖珍本。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