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军 [ táo jūn ]
(1).谓将领弃军逃跑。《穀梁传·文公七年》:“﹝ 先蔑 ﹞輟战而奔 秦 ,以是为逃军也。” 范宁 注:“为将而独奔…
溃逃 [ kuì táo ]
(军队)被打垮而逃跑:闻风溃逃。
溃败 [ kuì bài ]
(军队)被打垮:敌军溃败南逃。
慑北 [ shè běi ]
慑其军威而败逃。
蚁溃鼠骇 [ yǐ kuì shǔ hài ]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逃伍 [ táo wǔ ]
谓充军者逃离部伍。
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私逃 [ sī táo ]
乘人不备而逃跑。《明律·兵律·从征守御官军私逃》:“凡军官军人从军征讨私逃还家及逃往他所者,初杖一百,仍发出征。” …
走北 [ zǒu běi ]
战败而逃。亦指败逃的军队。《六韬·均兵》:“ 太公 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
退阵 [ tuì zhèn ]
(一)、临阵脱逃。(二)、军阵后撤。
逃迸 [ táo bèng ]
逃跑溃散。《魏书·契丹传》:“ 登国 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迸,与 库莫奚 分背。”
逃伤 [ táo shāng ]
谓作战时败逃受伤。《尉缭子·制谈》:“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
辙乱旂靡 [ zhé luàn qí mí ]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冠军逃课班 [ guàn jūn táo kè bān ]
冠军逃课班,指北京体育大学在2003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惟一可免试招收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
逋流 [ bū liú ]
逃亡,流亡。《元典章·户部三·逃亡》:“使远近年分在逃户,计襁负其子却归閭里,军民安堵如故,则无逋流之患。”
抛戈卸甲 [ pāo gē xiè jiǎ ]
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窜窜 [ cuàn cuàn ]
奔逃貌。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叶志超 [ yè zhì chāo ]
清末淮军将领。安徽庐州(今合肥)人。曾任直隶提督。中日甲午战争时率军赴朝。败逃平壤后,谎报战绩,被任为援朝清军总指挥…
追亡逐北 [ zhuī wáng zhú běi ]
追击败逃的敌人。《史记·田单列传》:“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亡、北:战败时的逃兵。
逃降 [ táo jiàng ]
逃跑投降。清 丘逢甲《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诗:“故将逃降出新将,得相从者皆风云。”
奔窜 [ bēn cuàn ]
走投无路地乱跑;狼狈逃跑:敌军被打得四处奔窜。
窜亡 [ cuàn wáng ]
逃亡;逃跑。《明史·陈瑄传》:“五曰军伍窜亡,乞覈其老疾者,以子弟代,逃亡者追补,户絶者验除。” 清 方文 《宋遗民…
佯定 [ yáng dìng ]
诈逃也。《史记·淮阴侯传》:「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乱遯 [ luàn dùn ]
纷纷逃窜也。《后汉书·盖延传》:「永军乱遯,没溺死者大半。」
抛戈弃甲 [ pāo gē qì jiǎ ]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词语拼音】táo jūn
【词语解释】(1).谓将领弃军逃跑。《穀梁传·文公七年》:“﹝ 先蔑 ﹞輟战而奔 秦 ,以是为逃军也。” 范宁 注:“为将而独奔,故曰逃军。”(2).犹逃兵。《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你就要抽头去了,就如拿逃军一般,也定要清勾你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