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姑婆 [ ā gū pó ]
姑母。 唐 杨廷玉 《迴波词》诗:“阿姑婆见作天子,傍人不得棖触。”按, 杨廷玉 为 武则天 表侄。
阿姑阿翁 [ ā gū ā wēng ]
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阿家阿翁 [ ā jiā ā wēng ]
阿:名词的前缀。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三姑六婆 [ sān gū liù pó ]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
六婆 [ liù pó ]
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
不痴不聋 [ bù chī bù lóng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尖嘴幺姑 [ jiān zuǐ yāo gū ]
小姑子常会在婆婆面前搬弄是非。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
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卦姑 [ guà gū ]
旧时称以占卜、算命等为业的妇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阿姑 [ ā gū ]
(一)、丈夫的母亲。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妇人之性,率宠子壻而虐儿妇……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
阿嬭 [ ā nǎi ]
阿嬭;亦作“阿你”,出自北齐书·恩幸传·穆提婆。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缓音 [ huǎn yīn ]
慢读之音。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又《昆明县志》云:‘今考 龙王庙 祀 元 平章 段功 , 阿姑狱庙…
乾阿妳 [ gān ā nǎi ]
乾奶婆。《北齐书·恩倖传·穆提婆》:“提婆 母 陆令萱 尝配入掖庭,后主 繦褓之中,令其鞠养,谓之乾阿妳。”参见“乾…
大女人 [ dà nǚ rén ]
大老婆。《红楼梦》第八三回:“我们屋里老婆、汉子、大女人、小女人的事,姑娘也管不得!”
尊章 [ zūn zhāng ]
亦作“尊嫜”。舅姑。对丈夫父母或对人公婆的敬称。
蓐母 [ rù mǔ ]
接生婆。《宋史·五行志一下》:“宣和 六年,都城有卖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清 梁章鉅《称谓录·三姑六婆》…
妇姑勃豀 [ fù gū bó xī ]
亦作“ 妇姑勃谿 ”。谓婆媳争吵不和。《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 成玄英 疏:“勃豀,争鬭也。”豀,…
亚婆 [ yà pó ]
即阿婆。对老年妇人的尊称。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一出:“亚婆,且放心,它自记得买将归。”
乾嬭婆 [ qián nǎi pó ]
不喂奶的保姆。清 赵翼《陔馀丛考·妳婆》:“俗称乳母曰阿嬭,亦曰嬭婆;其不乳哺而但保抱者,曰乾嬭婆。”清 赵翼《欧北…
姑家 [ gū jiā ]
婆家。《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
阇婆婆达 [ dū pó pó dá ]
亦称“闍婆达”。亦称“闍婆”。古国名。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这两岛。《宋书·夷蛮传·闍婆婆达国》…
喜盈门 [ xǐ yíng mén ]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辛显令编剧,赵焕章导演,马晓伟、温玉娟主演。陈家大媳妇强英为一条涤纶裤料与…
阿閦 [ ā chù ]
阿閦婆 的省称。义译为无动、不动、无瞋恚。东方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