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顶 [ zhǒng dǐng ]
“摩顶放踵”之省。谓从足跟到头顶都磨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 越娘 歛…
顶踵 [ dǐng zhǒng ]
(一)、头顶和脚踵。(二)、头顶至足踵,比喻全身。
磨踵灭顶 [ mó zhǒng miè dǐng ]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同“摩顶放踵”。
顶天踵地 [ dǐng tiān zhǒng dì ]
顶天踵地(頂天踵地) 犹言顶天立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参见“ 顶天立地…
摩顶至踵 [ mó dǐng zhì zhǒng ]
摩顶至踵(摩頂至踵) 犹摩顶放踵。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軫。皆愿摩…
顶踵尽捐 [ dǐng zhǒng jìn juān ]
犹言顶踵捐糜。指捐躯,牺牲。
摩顶放踵 [ mó dǐng fàng zhǒng ]
从头顶到脚跟都给摩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身体。《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摩:摩擦。放…
顶趾 [ dǐng zhǐ ]
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而其为人,鄙不文,顶趾无雅骨。”
摩顶至足 [ mó dǐng zhì zú ]
摩顶至足(摩頂至足) 犹摩顶放踵。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旧唐书·薛登传…
摩踵 [ mó zhǒng ]
(一)、见“摩顶放踵”。(二)、古印度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
汗流浃踵 [ hàn liú jiā zhǒng ]
汗流浃踵(汗流浹踵) 见“ 汗流至踵 ”。
燃顶 [ rán dǐng ]
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宣和遗事》前集:“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
趾踵相错 [ zhǐ zhǒng xiāng cuò ]
趾踵相错(趾踵相錯) 见“ 趾踵相接 ”。
延颈跂踵 [ yán jǐng qǐ zhǒng ]
延颈跂踵(延頸跂踵) 见“ 延颈企踵 ”。
举踵思望 [ jǔ zhǒng sī wàng ]
举踵思望(舉踵思望) 见“ 举踵思慕 ”。
比肩系踵 [ bǐ jiān xì zhǒng ]
比肩系踵(比肩係踵) 犹比肩继踵。《新唐书·韦思谦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係踵。”
系踵 [ xì zhǒng ]
(一)、接踵。形容人多,连接不绝。(二)、犹接踵。相继。(三)、接踵而至。形容多。
汗流接踵 [ hàn liú jiē zhǒng ]
汗流接踵 见“ 汗流至踵 ”。
踵迹 [ zhǒng jì ]
(一)、见“踵迹”。(二)、亦作“踵跡”。犹继承。
比肩叠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比肩叠踵(比肩疊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辽 沉 旧人,胜朝遗耉,比肩叠…
肩摩袂属 [ jiān mó mèi zhǔ ]
释义 义参「摩肩接踵」。见「摩肩接踵」条。
摩肩继踵 [ mó jiān jì zhǒng ]
释义 义参「摩肩接踵」。见「摩肩接踵」条。
旋足 [ xuán zú ]
旋踵。
踵踵 [ zhǒng zhǒng ]
往来貌。 元 陈旅 《琼茸赋》:“彼妇子之踵踵兮,持顷筐以取盈。”
汗流至踵 [ hàn liú zhì zhǒng ]
汗流至踵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词语拼音】zhǒng dǐng
【词语解释】“摩顶放踵”之省。谓从足跟到头顶都磨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 越娘 歛躬曰:‘郎之大恩,踵顶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