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舌 [ jūn shé ]
亦作“麕舌”。药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酸模》﹝附录﹞引《别录》:“麕舌,味辛,微温,无毒。主霍乱腹痛…
麇骇雉伏 [ jūn hài zhì fú ]
形容惊怕躲藏。麇,古书上指獐子。
麇至沓来 [ jūn zhì tà lái ]
麇至沓来(麇至沓來) 亦作“麕至沓来”。犹言群集纷至。《花月痕》第一回:“读书人做秀才时,三分中却有一分真面目,自登…
麇集蜂萃 [ qún jí fēng cuì ]
麇:通“群”,成群;萃:汇集。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三臡 [ sān ní ]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诸事麇集 [ zhū shì qún jí ]
麇:成群。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
狼顾麇惊 [ láng gù jūn jīng ]
狼顾: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比喻后顾之忧;麇:獐子。比喻惊恐万状
乾池 [ qián chí ]
乾涸之池也。《昭明文选·张衡·西京赋》:「麇摎浪,乾池涤薮。」铣注:「乾池涤薮,言尽也。」
结舌钳口 [ jié shé qián kǒu ]
结舌钳口(結舌鉗口) 见“ 结舌杜口 ”。
轻口轻舌 [ qīng kǒu qīng shé ]
轻口轻舌(輕口輕舌) 见“ 轻嘴薄舌 ”。
纷沓而来 [ fēn tà ér lái ]
形容连接不断的到来。如:「一连串的坏消息纷沓而来,搅得她心神不宁。」也作「纷至沓来」、「麇至沓来」。
幽噎 [ yōu yē ]
同“ 幽咽 ”。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豺虎号噪,麇…
犂舌 [ lí shé ]
亦作“犁舌”。谓入犁舌狱割舌。
调嘴调舌 [ diào zuǐ diào shé ]
tiáo zuǐ tiáo shé 调嘴调舌(調嘴調舌) 见“ 调嘴弄舌 ”。
瞠目挢舌 [ chēng mù jiǎo shé ]
chēng mù jiǎo shé 瞠目挢舌(瞠目撟舌) 见“ 瞠目结舌 ”。
乡衡 [ xiāng héng ]
古人以爵饮酒,酒将尽时,爵底翻转向上,爵柱与两眉相对,谓之“乡衡”。衡,眉毛。一说,衡,平衡。谓爵平与人口相对。乡,…
舌本 [ shé běn ]
舌根;舌头。
烂舌头 [ làn shé tou ]
(一)、比喻好搬弄口舌、传闲话。也说嚼舌头。(二)、指多嘴多舌、好传闲话的人。也说烂舌根。
枉口诳舌 [ wǎng kǒu kuáng shé ]
wǎng kǒu kuáng shé 枉口诳舌(枉口誑舌) 见“ 枉口拔舌 ”。
舌端 [ shé duān ]
(一)、舌尖,舌头。(二)、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膏唇贩舌 [ gāo chún fàn shé ]
gào chún fàn shé 膏唇贩舌(膏脣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
咂嘴咂舌 [ zā zuǐ zā shé ]
咂嘴咂舌 见“ 咂嘴弄舌 ”。
歪斜舌 [ wāi xié shé ]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
金舌弊口 [ jīn shé bì kǒu ]
金舌弊口 谓不说话。一说谓口唫舌敝。《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杨倞 注:“金舌,以金为舌,金舌弊口…
发音部位 [ fā yīn bù wèi ]
发辅音时气流 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地方。如上下唇、上下齿、舌尖、舌面、舌根、硬腭、软腭等。根据发音部位辅音 可分为双唇…
【词语拼音】jūn shé
【词语解释】亦作“麕舌”。药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酸模》﹝附录﹞引《别录》:“麕舌,味辛,微温,无毒。主霍乱腹痛,吐逆心烦。生水中,五月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