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闻 [ zòu wén ]
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后汉书·安帝纪》:“三司之职,内外是监,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
闻奏 [ wén zòu ]
犹奏闻。
风闻奏事 [ fēng wén zòu shì ]
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
发奏 [ fā zòu ]
启奏,奏闻。
传奏 [ chuán zòu ]
转达奏闻。
报闻 [ bào wén ]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汉书·哀帝纪》:“书奏,天子报闻。…
先行后闻 [ xiān xíng hòu wén ]
先行后闻(先行後聞) 犹先斩后奏。《后汉书·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姦轨,先行后闻。” 李贤 注:“…
登名 [ dēng míng ]
(一)、上闻。具名上奏。(二)、犹扬名。
议奏 [ yì zòu ]
讨论后将处理意见向皇帝奏闻。
代奏谢恩 [ dài zòu xiè ēn ]
谓受皇帝恩典,而无直接奏事资格者,则由堂官或本省督抚代为奏闻。
奏当 [ zòu dāng ]
审案完毕向皇帝奏闻处罪意见。当,判罪。
先断后闻 [ xiān duàn hòu wén ]
先断后闻(先斷後聞) 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 护 第屯兵禁卫,盛於宫闕,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奏公 [ zòu gōng ]
谓从事演奏。《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毛 传:“公,事也。” 朱熹 集传:“闻鼉鼓之声,而知矇、…
程奏 [ chéng zòu ]
公开上奏。《汉书·毋将隆传》:“上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大夫…… 隆 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 永信宫 争…
铨校 [ quán xiào ]
审核;审查。《魏书·叔孙建传》:“羣官上事,先由 俊 銓校,然后奏闻。”
歔泣 [ xū qì ]
叹息哭泣。 南朝 梁 江淹 《无锡县历山集诗》:“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
领务 [ lǐng wù ]
犹统辖。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 永贞 之初,权臣领务。遂奏録用,盖闻虚名。”
九成台 [ jiǔ chéng tái ]
台名。在今 广东省 曲江县 北城上。原名 闻韶台,相传 舜 南巡奏乐于此。
试察 [ shì chá ]
考察。《宋史·选举志二》:“詔中书门下试察其才,具名闻奏,将临轩亲策之。”
前诰 [ qián gào ]
古人之言,前人之训戒。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文〉:「臣闻,齐大非偶,着乎前诰。」
占奏 [ zhàn zòu ]
口头奏对。《新唐书·王播传》:“﹝ 王播 ﹞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禁宪 [ jīn xiàn ]
规定禁例的法典。《后汉书·皇甫规传》:“言 规 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孔稚珪违制启…
执奏 [ zhí zòu ]
持章表上奏君主。《晋书·贾谧传》:“謐 重执奏 戎 华 之议,事遂施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内…
正奏 [ zhèng zòu ]
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举,取士之法合以省试正…
调按 [ diào àn ]
调弄按抚(管弦);演奏。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士人 江衍 謁祠下,夜梦往溪南之神宇,闻歌声,閽者止之曰:…
【词语拼音】zòu wén
【词语解释】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后汉书·安帝纪》:“三司之职,内外是监,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 玄宗 承祚继统,师於上京,佐佑圣主,凡吉凶动静,必预奏闻。”《水浒传》第五五回:“﹝ 高太尉 ﹞次日早朝,越班奏闻天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