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梨诃陀 [ ā lí hē tuó ]
见“阿梨訶咃”。
阿梨 [ ā lí ]
亦作“ 阿黎 ”。1. 波斯 皂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阿勃勒》:“此即 波斯 皁荚也。按 段成式 《酉…
阿梨诃咃 [ ā lí hē tuō ]
草名。荜茇的别称。气热味辛香,可入药用。子可作调味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蓽拨,出摩伽陀国,呼为蓽拨梨,拂…
依止阿闍梨 [ yī zhǐ ā dū lí ]
五种阿闍梨之一。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为法,此师曰依止阿闍梨。见《四分律·卷三十四》。
阿黎 [ ā lí ]
见“阿梨”。
兰香梢 [ lán xiāng shāo ]
旧译作阿梨树枝。
阿阇梨 [ ā shé lí ]
见“ 阿闍黎 ”。
阇梨 [ shé lí ]
高僧,也泛指僧。[阿阇梨之省,梵ācārya]
轨范师 [ guǐ fàn shī ]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九识义 [ jiǔ shí yì ]
九识义乃将识分作九种之义。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阿梨耶识、阿摩罗识等,合为九识。
阿阇黎 [ ā shé lí ]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
依止师 [ yī zhǐ shī ]
1.与依止阿闍梨同。《元亨释书·卷二十四》:「或居本寺请依止师,细学律相。」
阿梨宜 [ ā lí yí ]
阿梨耶 [ ā lí yé ]
阿罗耶识 [ ā luó yē shí ]
即阿赖耶识。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臧者,瑜伽师所谓阿罗耶识(此从真諦译,真諦又译阿梨耶。玄奘则译阿赖耶。今审其…
梨园子弟 [ lí yuán zǐ dì ]
梨园子弟(梨園子弟) 见“ 梨园弟子 ”。
祸枣灾梨 [ huò zǎo zāi lí ]
祸枣灾梨(禍棗災梨)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因谓滥刻无用的书为“祸枣灾梨”。参见“ 梨枣 ”。
凤栖梨 [ fèng qī lí ]
(一)、亦作“凤栖梨”。梨名。肉细汁甜。(二)、见“凤栖梨”。
阿梨树枝 [ ā lí shù zhī ]
阿梨耶识 [ ā lí yé shí ]
白梨 [ bái lí ]
◎ 白梨 báilí[white pear] 水果名,梨的一种,近圆球形,皮淡黄色,果肉…
霜梨 [ shuāng lí ]
即梨。梨在霜后收取,故称。
冰梨 [ bīng lí ]
冻梨。 宋 陆游 《对食戏咏》:“冰梨赤似颊,霜栗大如拳。”参见“ 冻梨 ”。
星毛虫 [ xīng máo chóng ]
昆虫。亦称梨狗。参见“梨狗”。
消梨 [ xiāo lí ]
梨的一种。又称香水梨、含消梨。体大、形圆,可入药。
【词语拼音】ā lí
【词语解释】亦作“ 阿黎 ”。1. 波斯 皂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阿勃勒》:“此即 波斯 皁荚也。按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 波斯 皁筴,彼人呼为忽野簷, 拂菻 人呼为阿梨。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櫞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皈依》:“眼看见愁来至,憔悴了生花铁树;迤逗了落叶阿黎。”参阅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2).佛教语。阿闍梨之省称。意为圣者、高僧。 清 钱谦益 《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以慈心度幽冥,以浄心求正受,固无事薙髮条衣作阿梨之形相,亦未尝扬眉瞬目效婆子之机缘。”参见“ 阿闍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