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幞 [ yī fú ]
同“衣襆”。衣裳包裹。
幞巾 [ fú jīn ]
即幞头。
帊首 [ pà shǒu ]
即幞头。
襆巾 [ fú jīn ]
即幞头。清 袁枚《新齐谐·猴怪》:“温元帅 襆巾纱帽如 唐 人服饰,貌温然儒者。”参见“幞头”。
军容头 [ jūn róng tóu ]
幞头之一种。
皂衫 [ zào shān ]
亦作“皁衫”。黑色短袖单衣。《宋史·舆服志五》:“进士则幞头、襴衫、带,处士则幞头、皂衫、带。”《金史·仪卫志下》:…
簪戴 [ zān dài ]
(一)、在幞头巾上插花。(二)、谓簪发戴冠。
桐帽 [ tóng mào ]
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幞头,相传始于 北周,用软帛垂脚,至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使顶高起成形,唐 以后沿用之。
漆纱 [ qī shā ]
用漆刷过的纱。《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一时仓卒不及详议,遂用漆纱浅黄之服,使 寿皇 已行之礼,举而復坠,臣…
曲领 [ qǔ lǐng ]
(一)、圆领。亦指有圆领的外衣。(二)、唐宋职官公服,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襴,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
扑头 [ pū tóu ]
(一)、即幞头。古代的一种头巾。(二)、迎头。
四脚 [ sì jiǎo ]
(一)、谓有四只脚。借指马匹。(二)、即幞头。因有四带而得名。
襕幞 [ lán fú ]
穿襴袍,戴幞头。古代宦者常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昔 孝节先生 徐仲车 事母至孝。一日,竦然自省曰:‘…
狼吃幞头 [ láng chī fú tóu ]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幅巾 [ fú jīn ]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折上巾 [ shé shàng jīn ]
古冠名。 后汉 梁冀 改舆服之制,折迭巾之上角,称折上巾。 北周 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 隋 唐 时贵贱通…
擡舁 [ tái yú ]
扛抬。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用檐床数百,铺设房卧,并紫衫卷脚幞头,天武官抬舁。”
骨朵子 [ gǔ duǒ zǐ ]
兵器名。即骨朵。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两边皆禁衞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参见“ 骨朵 ”。
弓脚 [ gōng jiǎo ]
(一)、旧时妇女经裹缠后成弓形的小脚。(二)、古时幞头的两垂脚稍曲成弓形,谓之弓脚。
黑角带 [ hēi jiǎo dài ]
饰有黑色兽角的带子。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始时,士大夫起復,则裹粗光幞、惨紫袍、黑角带而已。”
唐巾 [ táng jīn ]
唐 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戴这种帽子。明 时进士巾也叫“唐巾”。《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
武家样 [ wǔ jiā yàng ]
(一)、唐 代的一种头巾名。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幞头之制…… 唐 武德 中尚平头小样者。证圣 二年 则天 …
牙刀 [ yá dāo ]
饰以象牙的仪仗用刀。《宋史·仪卫志六》:“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千牛、中郎将,服花脚幞头、抹额、紫绣袍,佩牙刀。…
牧马图 [ mù mǎ tú ]
中国画。唐代韩fe3d作。绢本立轴。设色。画面为一位戴幞头、佩马鞭的虬髯官员,骑一匹白马,牵一匹黑马,准备外出放…
偏裻 [ piān dú ]
(一)、即偏衣。裻,衣背缝。以衣背缝为界,衣服两半的颜色不同。(二)、指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