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狐之掖 [ yī hú zhī yè ]
一狐之掖 见“ 一狐之腋 ”。
一逢掖 [ yī féng yè ]
指一个儒生。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大掖之衣。
集腋成裘 [ jí yè chéng qiú ]
把许多狐腋缝在一起就可做成一件皮袄。比喻聚少成多,积小为大。《慎子·知忠》:“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
掖庭 [ yè tíng ]
(一)、亦作“掖廷”。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汉书·杜延年传》:“时 宣帝 养於掖庭,号皇曾孙。”《后汉书·班固…
一狐之腋 [ yī hú zhī yè ]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腋:胳肢窝,此特指狐狸腋下的…
一腋 [ yī yè ]
一狐之腋。喻量少。
一木之枝 [ yī mù zhī zhī ]
枝:亦作“支”。枝条。树上的枝条。也比喻细末之才。《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
昆邪 [ kūn yé ]
我国汉朝时匈奴部落之一。分布于今甘肃省武威、张掖一带。
缝衣 [ féng yī ]
(1).缝掖之衣。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缝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
章甫缝掖 [ zhāng fǔ fèng yè ]
章甫:商朝时的一种黑色帽子,后用以称儒者之冠。缝掖:大袖单衣,古代儒者的穿戴。借指儒者或儒家学说。语本《礼记.儒行》…
东枢 [ dōng shū ]
指中枢部门之一的门下省。因其设在宫城左掖(东小门),故称。
雍狐戟 [ yōng hú jǐ ]
古兵器名。《管子·地数》:“ 雍狐之山 发而出水,金从之, 蚩尤 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狐丘 [ hú qiū ]
(一)、狐穴居之小山。(二)、喻故土。(三)、古邑名。
掖门 [ yè mén ]
(一)、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汉书·高后纪》:“章 从 勃 请卒千人,入 未央宫 掖门。”颜师古 注:“非正门而在两…
狐裘蒙戎 [ hú qiú méng róng ]
hú qiú méng róng 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司春 [ sī chūn ]
(1).职掌礼部。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故云。 唐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诗:“西掖方掌誥,南宫復司春。”按, 令狐峘 …
狐书 [ hú shū ]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靴掖 [ xuē yè ]
即靴页。《红楼梦》第十七回:“贾璉 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回:“﹝知府﹞…
引掖 [ yǐn yè ]
引导扶持。 明 方孝孺 《重告胡先生墓》:“有邪有詖,孰正孰黜?有慕乎善,孰为引掖?”《明史·文苑传三·柯维骐》:“…
词掖 [ cí yè ]
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韩琦 《辞免集贤第一表》:“自羌庭之叛命,去词掖以临师,周旋兵间,竭尽死节。” …
狸裘 [ lí qiú ]
用狸皮裁制的衣服。《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为公子裘”郑玄 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
貍裘 [ lí qiú ]
用狸皮裁制的衣服。《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为公子裘”郑玄 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
锐往 [ ruì wǎng ]
犹言一往无前。清 周亮工《盛此公传》:“屈其二十年鋭往之气,頫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
仙家 [ xiān jiā ]
(一)、仙人所住之处。(二)、指仙人。(三)、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三舍人诗 [ sān shè rén shī ]
指唐之令狐楚、王涯、张仲素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明杨慎《升庵诗话·令狐楚<塞上曲>》:“令狐楚与王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