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路 [ wèi lù ]
犹畏途。比喻艰难的世道。 明 袁宗道 《初春和陆放翁韵》之一:“嬾向时人争巧拙,久游畏路耐咸酸。”
避路 [ bì lù ]
(一)、避退让路。(二)、旧时礼节。遇尊长于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三)、退让;让步。(四)、犹择路。
视如畏途 [ shì rú wèi tú ]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畏途 [ wèi tú ]
危险可怕的路途,比喻不敢做的事情:视为畏途。
横刀立马 [ héng dāo lì mǎ ]
指骑着马横在路上手持战刀敢于挡住对手去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一般指姿势)
儆畏 [ jǐng wèi ]
警惕和畏惧;戒惧。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尤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契需 [ qì xū ]
(一)、谓马伤蹄而畏行路。需,通“懦”。(二)、谓车辆运行不良。(三)、怯懦。需,通“懦”。
畏涂 [ wèi tú ]
(一)、亦作“畏途”。艰险可怕的道路。《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畏头畏尾 [ wèi tóu wèi wěi ]
畏头畏尾(畏頭畏尾) 见“ 畏首畏尾 ”。
畏却 [ wèi què ]
谓怕被驳回。《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 颜师古 注:“却,退也。畏为上所却退。”《新唐书·外…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狼顾狐疑 [ láng gù hú yí ]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畏简书 [ wèi jiǎn shū ]
《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 传:“简书,戒命也。隣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
三畏 [ sān wèi ]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无畏 [ wú wèi ]
没有畏惧;不知害怕:无私无畏。无畏的英雄气概。
畏匡 [ wèi kuāng ]
《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谓 匡 人以兵围 孔子。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
别的因 [ bié de yīn ]
元、乃蛮部人。袭父职为副万户。善刀舞,尤精骑射,士卒皆畏服,官台州路达鲁花赤。见《元史·卷一百二十一》。
慑畏 [ shè wèi ]
同“慴畏”。畏惧。
雾鳞云爪 [ wù lín yún zhǎo ]
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大无畏 [ dà wú wèi ]
无所畏惧大无畏的演说
慑屈 [ shè qū ]
畏惧屈服。宋 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府尹 吴遵路 素刚,好以严惮下吏。君山 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
畏涩 [ wèi sè ]
(1).谓阻塞,不安全。《新唐书·叛臣传下·李忠臣》:“ 回紇 可汗既归,留其下 安恪 、 石帝廷 居 河阳 ,守貲…
鉴畏 [ jiàn wèi ]
亦作“鉴畏”。警戒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