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颂 [ bā fǎ sòng ]
傳統學習書法時用筆的八句要訣。如元代李溥本騝庵字要一書中的外法篇:“八法者,永字八法是矣。一曰側,蹲鴟而墜石;二曰勒…
八颂 [ bā sòng ]
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周礼·春官·占人》:“以八簭占八颂。” 郑玄 注:“以八筮占八颂,谓将卜八事…
鞠系 [ jū xì ]
审讯囚禁。鞠,通“鞫”。《汉书·刑法志》:“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繫者,颂繫之。”
八识 [ bā shí ]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
诵法 [ sòng fǎ ]
称颂并效法。
赖耶 [ lài yé ]
佛教语。“阿赖耶识”的略称。意译为“藏识”。大乘唯识宗把内心活动分为八类,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佛教认为这第八识是世界一…
颂系 [ sòng xì ]
谓有罪入狱,宽容而不加刑具。颂,古“容”字。《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
赞佛 [ zàn fó ]
讽诵佛经;赞颂佛法。
法舍利 [ fǎ shè lì ]
又称法身舍利、法颂舍利。指佛所说之经典。
八敬戒 [ bā jìng jiè ]
巴利语at!t!ha garu-dhamma^。又作八敬法、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违法、八不…
惊魂失魄 [ jīng hún shī pò ]
惊魂失魄(驚魂失魄) 同“ 惊魂丧魄 ”。《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颂声 [ sòng shēng ]
歌颂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
奥祉 [ ào zhǐ ]
厚福。 唐 吕温 《皇帝亲庶政颂序》:“宣八圣之重光,集百灵之奥祉。”
立颂八意 [ lì sòng bā yì ]
立颂八意 [出华严经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
浯溪笔 [ wú xī bǐ ]
唐 安史 之乱平定后,元结 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 颜真卿 书写,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颂 肃宗 的功德。…
重宣 [ zhòng xuān ]
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颂琴 [ sòng qín ]
古琴名。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称。《左传·襄公二年》:“初,穆姜 使择美檟,以自为櫬与颂琴,季文子 取…
九骏 [ jiǔ jùn ]
即九逸。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八鸞徐动,顿 汤文 於后尘;九骏长驱,佇 尧 舜 於中路。”
佞民 [ nìng mín ]
指不法的百姓。《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囹圄空虚,国无佞民。”
从公歌 [ cóng gōng gē ]
指《诗·鲁颂·泮水》。因诗中有“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句,故称。诗颂 鲁僖公 之贤,后有以称颂朝廷者。 唐 杜甫 《八…
和颂 [ hé sòng ]
古代乡射礼的五项要求之一。射时节奏要合《雅》《颂》之乐。《论语·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
说颂 [ shuō sòng ]
迎合称颂。《晏子春秋·谏上八》:“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説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
法国二月革命 [ fǎ guó èr yuè gé mìng ]
见“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
歌呗 [ gē bei ]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法华经·方便品》:“或以欢喜心,歌唄颂佛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
八灋 [ bā fǎ ]
见“八法”。
【词语拼音】bā fǎ sòng
【词语解释】傳統學習書法時用筆的八句要訣。如元代李溥本騝庵字要一書中的外法篇:“八法者,永字八法是矣。一曰側,蹲鴟而墜石;二曰勒,緩以藏機;三曰弩,鸞環而勢曲;四曰趯,峻快以如錐;五曰策,依稀而似勒;六曰掠,彷彿以宜肥;七曰啄,騰波而速進;八曰磔,仰昔以宜遲。又云側不貴臥,勒常患平,弩直而力敗,掠左出而鋒輕,策仰收而暗揭,趯宜蹲而勢生,啄倉皇而疾掩,磔趯以開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