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数粥 [ kǒu shù zhōu ]
旧俗农历十二月廿五日煮赤豆粥,全家计口而食,称“口数粥”或“口数”。
口数 [ kǒu shù ]
(一)、人数。《管子·度地》:“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商君书·垦令》:“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
鼻风 [ bí fēng ]
指鼻子呼出的气。 胡祖德 《沪谚外编·薄粥嘲》:“数粒煎成一大瓯,鼻风吹起浪千秋。” 程伯钧 等《打油诗趣话·咏稀粥…
人口粥 [ rén kǒu zhōu ]
旧俗腊月二十五日为祭祀食神而煮的赤豆粥。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
糜粥 [ mí zhōu ]
粥。《礼记·问丧》:“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孔颖达 疏:“糜厚而粥薄。”《后汉书·礼仪…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ǔ bù yì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羹粥 [ gēng zhōu ]
菜羹和稀饭。 宋 苏轼 《李氏园》诗:“抽钱筭间口,但未搉羹粥。”
糊口度日 [ hú kǒu dù rì ]
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过日子。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
汤方 [ tāng fāng ]
中药汤剂处方。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嘉靖 二十年起,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粥…
正考父 [ zhèng kǎo fù ]
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
颜公粥 [ yán gōng zhōu ]
唐 颜真卿《与李太保帖》:“拙於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后因以“颜公粥”指贫穷者的饭食。宋 …
顔公粥 [ yán gōng zhōu ]
唐 颜真卿《与李太保帖》:“拙於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后因以“颜公粥”指贫穷者的饭食。宋 …
稀里呼噜 [ xī lǐ hū lū ]
(一)、口∶象声词,形容喝粥、打鼾等声音他稀里呼噜地睡得很香(二)、&;稀&;也作&;唏&;或&;嘻&;
吸吸溜溜 [ xī xī liū liū ]
象声词。口或鼻吸气或吸物声。梁斌《红旗谱》二七:“老套子吸吸溜溜地喝着山药粥,边喝边说。”
粥饭僧 [ zhōu fàn sēng ]
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本为僧人自谦之词。后多用以嘲讽尸位素餐者。 五代 韩昭裔 《与李专美》诗:“何如且作宣徽…
人口增长率 [ rén kǒu zēng cháng shuài ]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
吸溜 [ xī liu ]
往嘴或鼻子里吸(气体、液体等)并发出响声:吸溜了一下鼻子。他端起一碗粥,使劲地吸溜了一大口。
腊八粥 [ là bā zhōu ]
◎ 腊八粥 làbāzhōu[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
案户比民 [ àn hù bǐ mín ]
清理户籍和人口。《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
羊脂 [ yáng zhī ]
羊油。《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万光泰 诗:“羊脂数合米一匊,病父在牀惟噉粥。”英文翻译1.suet (from a …
抚养比 [ fǔ yǎng bǐ ]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字码儿 [ zì mǎ ér ]
[口]数码。
待哺 [ dài bǔ ]
谓等待喂食;等待食粮。 唐 皇甫冉 《赋长道一绝送陆邃潜夫》序:“众雏嗷嗷,开口待哺。”《宋史·富弼传》:“待哺数日…
数数儿 [ shǔ shùr ]
口头依序数着数字。如:「妹妹正在数数儿,嘴巴念着:『一、二、三、……。』」
划粥断齑 [ huà zhōu duàn jī ]
出 处: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