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之日 [ sān zhī rì ]
夏 历正月。
田本命 [ tián běn mìng ]
田神之生日。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世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 浙 西人谓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秤水,…
后甲 [ hòu jiǎ ]
(1).《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朱熹 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
傀儡节 [ guī lěi jiē ]
日本以三月三日为傀儡节,又名桃花节,日语谓之雏祭。凡家中有女孩者,是日必饰傀儡供糕饼而祭之。
一日三覆 [ yī rì sān fù ]
一日三覆 同“ 一日三復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於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 宫縚 …
上灯夜 [ shàng dēng yè ]
正月十三日之夜。王嗣奭诗:「立春之日上灯夕。」注:「正月十三夕,俗称上灯夜。」
元巳 [ yuán sì ]
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 …
乾粥 [ qián zhōu ]
阴历三月三日寒食日所食之粥也。晋、陆翽《邺中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是今糗…
三袒 [ sān tǎn ]
古丧礼。谓居丧时三度袒露上体以示哀。《礼记·丧服小记》:“三日而五哭三袒。” 郑玄 注:“三袒者,始至袒,与明日又明…
萨噶达娃节 [ sà gá dá wá jié ]
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五日之间。
分日 [ fēn rì ]
(1).半日。《司马法·严位》:“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2).犹逐日。 唐 王维 《寒食…
巡迣 [ xún zhì ]
巡查。《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鉦三百而散。有果毅巡迣。平货物为三等之直,十日…
胃维 [ wèi wéi ]
胃星之旁。《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日躔胃维,月轨青陆。” 吕向 注:“胃,星名。维,畔也。”
煖女 [ nuǎn nǚ ]
古代民俗。谓女嫁三日后,娘家送食至婿家以温慰之。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世之嫁女,三日送食,俗谓之煖女。”宋 孟…
回日 [ huí rì ]
(一)、谓日神 羲和 驾车前进,不得过,为之回车。形容极高。唐 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
並日 [ bìng rì ]
(一)、谓两日并一日。犹言兼程。三国 魏 曹植《归思赋》:“信乐土之足慕,忽并日之载驰。”(二)、同日。《后汉书·朱…
前三后四 [ qián sān hòu sì ]
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宋王楙《野客丛书·大节七…
三日曲水 [ sān rì qǔ shuǐ ]
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晋书·束晳传》:“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虞对曰:‘汉章帝时,平…
上卦 [ shàng guà ]
《易经》六爻中之上三爻。《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疏:「三是上卦之下,下体之极。」
留客雨 [ liú kè yǔ ]
夏季五日三次下雨之称。
兆日 [ zhào rì ]
谓设置祀日神坛。《周礼·春官·小宗伯》“四望四类亦如之” 汉 郑玄 注:“兆日于东郊。” 孙诒让 正义:“兆日,即为…
三十六雨 [ sān shí liù yǔ ]
形容风调雨顺。谓每十日一雨,一年下雨三十六次。《艺文类聚》卷二引《春秋说题辞》:“一岁三十六雨,天地之气宣,十日小雨…
三月三日 [ sān yuè sān rì ]
即上巳节。汉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三国魏以后改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见《晋书·礼志下》。《周礼·春官·女巫》“女…
筵阑 [ yán lán ]
筵宴将尽。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悵徙蹕之留欢,眷迴鑾之餘舞。”
三三节 [ sān sān jié ]
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