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梁公 [ dí liáng gōng ]
指 唐 名臣 狄仁杰。
谒狄梁公庙 [ yè dí liáng gōng miào ]
卑国 [ bēi guó ]
附庸国。《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穀梁传…
发灵 [ fā líng ]
显示灵验。宋 范仲淹《狄梁公碑文》:“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宋书·礼志三》:“天 岱 发灵,宗 河 开寳。”
取日 [ qǔ rì ]
迎回落日。喻助废帝复位。 唐 吕温 《狄梁公立卢陵王赞》:“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
白狄 [ bái dí ]
亦作“白翟”。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侯 败 狄 于 箕,郤缺 获 白狄子。”杜预 注:“…
危亟 [ wēi jí ]
危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两眼为赘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絶。”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
赤狄 [ chì dí ]
亦作“赤翟”。春秋 时 狄 人的一支。大体分布于今 山西 长治 一带,与 晋 人相杂居。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春…
班狄 [ bān dí ]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狄,通“翟”。
褕翟 [ yú zhái ]
亦作“褕狄”。古代王后从王祭先公之服,亦为三夫人及上公妻之命服,因服上刻画雉形,故名。狄,通“翟”。
夷狄 [ yí dí ]
(一)、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留吁 [ liú yù ]
春秋 时北方部族 赤狄 的一支,鲁宣公 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并于 晋国。地在今 山西省 屯留县 南。《春秋·宣…
长狄 [ cháng dí ]
(一)、亦作“长翟”。春秋 时 狄 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 败 狄 于…
甲氏 [ jiǎ shì ]
春秋 时 赤狄 族的一支。居地在今 河北省 曲周县 一带,后为 晋 所并。《春秋·宣公十六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金狄 [ jīn dí ]
(一)、金人。铜铸的人像。《文选·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閌,列坐金狄。”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北魏 郦道元…
摇翟 [ yáo zhái ]
亦作“摇狄”。古代王后之服。用于祭先公及飨诸侯。
五狄 [ wǔ dí ]
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尔雅·释地》“八狄” 邢昺 疏引 汉 李巡 云:“一曰 月支 ,二曰 秽貊…
铜狄 [ tóng dí ]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
不一而足 [ bù yī ér zú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后用以形容同类的事情很多,不可尽举。
廧咎如 [ qiáng jiù rú ]
春秋 时 赤狄 部落名。 隗 姓。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狄 人伐 廧咎如 ,获其二女…
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比喻极大的祸害。《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轻简 [ qīng jiǎn ]
轻忽简慢。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虑非有伦理也,其不同禽兽仅焉耳。” 唐 李濬 《松窗…
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也说不绝若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
华德狄斯耐(walt di [ huá dé dí sī nài ]
人名。(公元1901~1966)美国卡通片电影及电视监制人,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公元一九二三年成立狄斯耐兄弟制片厂…
湨梁 [ jú liáng ]
湨水 边的大堤。《春秋·襄公十六年》:“公会 晋侯、宋公 ……於 湨梁。”《尔雅·释地》:“梁莫大於 湨梁。”郭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