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姿 [ mí lù zī ]
山野人的模样。
麋集 [ mí jí ]
麋:麋鹿。集:密集。像群居的麋鹿一样密集。
伤麋 [ shāng mí ]
受伤之麋鹿也。《墨子·经说下》:「若伤麋之无髀也。」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 mí mēng hǔ pí gōng zhī zhě zhòng ]
麋:麋鹿。麋鹿如果披上虎皮,攻击者比攻击真老虎还多。比喻诸侯掠取天子之位必然会引起众怒而群起攻之。
麋麑 [ mí ní ]
幼麋。 唐 柳宗元 《三戒·临江之麋》:“ 临江 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童宗说 注:“麋麑,鹿子也。”
麋苑 [ mí yuàn ]
饲养麋鹿的苑囿。
麋鹿志 [ mí lù zhì ]
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唐 李白 《山人欢酒》诗:“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麛夭 [ mí yāo ]
幼鹿和幼麋。泛指幼兽。
罴虎 [ pí hǔ ]
喻勇士。《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梁程虔墓志》:“駈率六戎,镇翼羆虎。” 元 陈基 《发吴门》诗:“顾余麋鹿姿,辱参羆虎…
三臡 [ sān ní ]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逸麟 [ yì lín ]
亦作“逸驎”。指自由奔跑的麋鹿。
鹿场 [ lù chǎng ]
野鹿休息活动的场所。《诗·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燿燿宵行。” 朱熹 集传:“町畽,舍旁隙地也。无人焉,故鹿以为场…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一)、麋鹿。(二)、驯鹿的俗称。(三)、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或情况。
驯养 [ xùn yǎng ]
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驯养猴子。驯养麋鹿。
鹿臡 [ lù ní ]
鹿肉及骨所制的酱。《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麋臡。” 明 虞淳…
旃车 [ zhān chē ]
毡篷车。 唐 韩愈 《画记》:“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
六兽 [ liù shòu ]
(一)、谓麋、鹿、熊、麕、野豕、兔。或谓“熊”当为“狼”。(二)、指皇后发簪上的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
麋鹿之性 [ mí lù zhī xìng ]
比喻鄙野的习性。《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七.朱敦儒》:「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
麋鹿游 [ mí lù yóu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
铜穴 [ tóng xué ]
采铜的坑穴。 清 孙枝蔚 《老屋》诗之一:“故宫禾黍, 苏臺 麋鹿,休言铜穴,何知金谷。”
痿弱 [ wěi ruò ]
肢体萎缩软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痿》:“白胶、鹿茸、鹿角、麋角、腽肭脐,并强阴气,益精血,补肝肾,润…
角人 [ jiǎo rén ]
周 代官名。执掌以时征收犀象麋鹿等兽的齿角,以当邦赋之政令。见《周礼·地官·角人》。
逸兔 [ yì tù ]
奔走之兔。《金史·宗雄传》:“九岁能射逸兔;年十一,射中奔鹿。”明 李东阳《题赵子昂<射鹿图>》诗:“马前逸兔或可脱…
麋台 [ mí tái ]
原指 姑苏台 。亦泛指荒芜之台。后常用以比喻政治腐败,国家危亡。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怪兽 [ guài shòu ]
奇怪而罕见的野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于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