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林之虎 [ guò lín zhī hǔ ]
古代民俗中风水里的名词,指壬寅年出生的人。
虎溪 [ hǔ xī ]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唐…
虎溪三笑 [ hǔ xī sān xiào ]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
三笑 [ sān xiào ]
三笑亭。位于江西省庐山。晋慧远居庐林寺,送客不过溪,一日与陶渊明、陆静修二高士共话,不觉过之,虎辄号鸣,三人相与大笑…
虎翼 [ hǔ yì ]
(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 汉 贾谊 《新书·淮难》:“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留意之。”…
瘦石 [ shòu shí ]
峭削之石。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瘦石聊吾伴,遥山更尔瞻。” 宋 林景熙 《过吴门诗》:“白虎气销遗瘦石,…
舍身饲虎 [ shè shēn sì hǔ ]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
密篠 [ mì xiǎo ]
密生的竹。南朝 梁 刘孝绰《陪徐仆射晚宴》诗:“方塘交密篠,对霤接繁柯。”唐 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轻流逗密篠,…
丛箐 [ cóng jīng ]
茂密的竹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 林爽文 先匿其妻孥於 番社 ,惟与死党数十人窜穷谷丛箐中。” 清…
仲熊 [ zhòng xióng ]
相传为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
刍吾 [ chú wú ]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刍吾,乘之日行千里。
浮虎 [ fú hǔ ]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后以“浮…
潜藏 [ qián cáng ]
藏在隐蔽处老虎潜藏在深山老林之中隐藏在显露的外表之下特务潜藏在乡下
僻幽 [ pì yōu ]
指荒僻幽远的地方。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羇谴同繒纶,僻幽闻虎豹。”
喭喭 [ yàn yàn ]
强悍,刚猛。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坤》:“喭喭諤諤,虎豹相齚,惧畏悚息,终无难恶。”
狼虎 [ láng hǔ ]
(1).狼与虎。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复》:“狼虎结谋,相聚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说岳全传》第…
虎榜 [ hǔ bǎng ]
(一)、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元 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明 沉鲸《…
常戍 [ cháng shù ]
长期戍守。《魏书·任城王澄传》:“羽林虎賁,边方有事,暂可赴战,常戍宜遣蕃兵代之。”
放虎归山 [ fàng hǔ guī shān ]
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
眈眈虎视 [ dān dān hǔ shì ]
眈眈虎视(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旧唐书·张仲武传》:“ 渔阳 突…
麋鹿志 [ mí lù zhì ]
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唐 李白 《山人欢酒》诗:“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玉虎 [ yù hǔ ]
(1).虎形的玉器或装饰物。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 始皇 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
凤鸡 [ fèng jī ]
凤凰和鸡。比喻杰出者与平庸者。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仍知 李氏 絶笔之本,悬若明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鷄…
罢遣 [ bà qiǎn ]
遣散;放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
茂林 [ mào lín ]
茂密的树林。《文选.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灵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文选.潘岳.秋兴赋》:「偃息不过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