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祠 [ tóng mǎ cí ]
即 汉光武帝 刘秀 庙。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漳水 ﹞又逕 铜马祠 车,汉 光武庙,更始 三年秋,光…
铜马法 [ tóng mǎ fǎ ]
按照马的骨法铸成的铜马模型。《东观汉记·马援传》:“ 孝武帝 时,善相马者 东门京 铸作铜马法献之,立马於 鲁班门 …
铜马 [ tóng mǎ ]
(一)、铜铸的马。《后汉书·董卓传》:“悉取 洛阳 及 长安 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北魏 郦道元《…
铜雀 [ tóng què ]
(一)、铜制的鸟雀。《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长安 城西有双闕,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穀熟。’”南朝…
韩城市 [ hán chéng shì ]
在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侯西铁路斜贯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3年设市。人口36.5万(1995年)。境内森林…
铜马帝 [ tóng mǎ dì ]
即 汉光武帝 刘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击铜马於 鄡 ……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 关西 号 光…
了事环 [ liǎo shì huán ]
武将马鞍上搁兵器的铜铁环。
马式 [ mǎ shì ]
铜铸而成的骏马的标准式样。
铜驼市 [ tóng tuó shì ]
借指 洛阳。唐 李端《妾薄命》诗之二:“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驼市里共乘舟。”参见“铜驼街”。
鋚勒 [ tiáo lè ]
马嚼子或缰绳上的装饰品。用金铜制成。
铜驼 [ tóng tuó ]
(一)、亦作“铜駞”。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晋 陆翙《邺中记》:“二铜駞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
铜龙门 [ tóng lóng mén ]
汉 太子宫门名。门楼上饰有铜龙。亦借指帝王宫阙。《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属叨 金马 署,又点 铜龙门。”…
铜马军 [ tóng mǎ jūn ]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农民起义军。当时 河北 起义军有 铜马 、 大肜 、 高湖 、 重连 、 铁胫 、 大抢 、 尤…
马鞌 [ mǎ ān ]
即马鞍。《新唐书·地理志三》:“﹝ 太原府 太原郡 ﹞土贡:铜镜、铁镜、马鞌、梨、蒲萄酒及煎玉粉屑。”参见“ 马鞍 …
罚铜 [ fá tóng ]
纳铜赎罪。 宋 司马光 《留韩吕札子》:“其人身为臺官,坐言事罚铜。”《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九年》:“帝以详定官 …
伏波标柱 [ fú bō biāo zhù ]
后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以为汉之极界。《蒙求·上·伏波标柱》:「广州记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
铜鍊 [ tóng liàn ]
铜制的古兵器。也称铜锏。长而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水浒传》第十四回:“一个人掣两条铜鍊,叫道:‘你们两箇好汉,…
铜炼 [ tóng liàn ]
铜制的古兵器。也称铜锏。长而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水浒传》第十四回:“一个人掣两条铜鍊,叫道:‘你们两箇好汉,…
镫棒 [ dèng bàng ]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丛玉 [ cóng yù ]
古时测风所用。以玉石为之,悬于檐下,风吹动则相触成声。也称“风马”。后改用铜铁,称“铁马”。
铁壁铜墙 [ tiě bì tóng qiáng ]
铁壁铜墙(鐵壁銅牆) 犹言铜墙铁壁。《水浒传》第六十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清 蒋士铨 《临川梦·…
墓所 [ mù suǒ ]
墓地,坟地。《后汉书·马援传》:“会 况 卒, 援 行服期年,不离墓所。”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文》:“ 汉 …
诸葛铜鼓 [ zhū gě tóng gǔ ]
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清薛福成《振百工说》:“诸葛亮在伊尹伯仲之间,所製有木牛流马,有诸葛灯,有诸葛铜鼓,无不精巧…
騧马 [ guā mǎ ]
黑嘴的黄马。也指浅黄色的马。《西京杂记》卷四:“ 卫将军 青 生子,或有献騧马者,乃命其子曰 騧 ,字 叔马 。”《…
鍮石 [ tōu shí ]
(一)、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 三国 魏 锺会 《刍荛论》:“莠生似禾,鍮石像金。”《隋书·…
【词语拼音】tóng mǎ cí
【词语解释】即 汉光武帝 刘秀 庙。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漳水 ﹞又逕 铜马祠 车,汉 光武庙,更始 三年秋,光武 追 铜马 於 馆陶,大破之……故 关西 号 世祖 曰 铜马帝 也,祠取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