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门 [ chái sāng mén ]
晋 陶潜 弃官归隐故里 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僕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
桑薪 [ sāng xīn ]
桑木柴。
柴桑翁 [ chái sāng wēng ]
(一)、指 晋 陶潜。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故称。宋 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
柴桑伦 [ chái sāng lún ]
晋 陶潜 隐居 浔阳 柴桑 ,一生酷爱菊,后因谓爱菊的高雅之人为“柴桑伦”。 明 高启 《菊邻》诗:“菊本君子花,幽…
柴扉 [ chái fēi ]
[释义](名)〈书〉柴门。 [构成]偏正式:柴(扉 [例句]柴扉敞开了。(作主语)久扣柴扉。(作宾语)英文翻译1.[…
柴桑 [ chái sāng ]
(一)、古县名。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东汉 末,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
柴城 [ chái chéng ]
指 柴桑。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唐 贾岛《寄李存穆》诗:“信来从水路,身去到 柴城。”
柴桑主 [ chái sāng zhǔ ]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 潜 在 彭泽 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 柴桑 ,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荆扉 [ jīng fēi ]
柴门。
遁迹桑门 [ dùn jì sāng mén ]
遁迹桑门(遁跡桑門)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清 钮琇 《觚賸·树怪》:“ 石涛 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
茨门 [ cí mén ]
蓬户,柴门。
柴桑令 [ chái sāng lìng ]
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桑门 [ sāng mén ]
僧侣。“沙门”的异译。《后汉书·楚王英传》:“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饌。” 李贤 注:“桑门,即沙门。” 唐 权…
柴关 [ chái guān ]
(一)、柴门。(二)、犹寒舍。
山扉 [ shān fēi ]
山野人家的柴门。
聊胜于无 [ liáo shèng yú wú ]
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桑户 [ sāng hù ]
(一)、即子桑户。又名子桑伯子。(二)、鸟名。即桑扈。(三)、桑枝编成的门。参见“桑户棬枢”、“桑户蓬枢”。
柴扃 [ chái jiōng ]
犹柴门。亦以指贫寒的家园。
柴荜 [ chái bì ]
柴门荜户。指穷人居所。
柴荆 [ chái jīng ]
(一)、做柴用的小木。(二)、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三)、借指村舍。
荜门圭窦 [ bì mén guī dòu ]
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
打柴 [ dǎ chái ]
砍柴。《三国演义.第五八回》:「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
筚门 [ bì mén ]
荆条竹木编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
荆柴 [ jīng chái ]
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惟当寻素业,归卧守荆柴。”
柴户 [ chái hù ]
用柴薪作的门。多借指清贫人家。
【词语拼音】chái sāng mén
【词语解释】晋 陶潜 弃官归隐故里 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僕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