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摩罗 [ ān mó luó ]
(一)、果名。即菴摩勒。(二)、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
如来识 [ rú lái shí ]
又名佛识,即第九庵摩罗识。庵摩罗华译为清净,即脱离一切无明烦恼的意思。
庵摩罗识 [ ān mó luó shí ]
猕猴池 [ mí hóu chí ]
梵语意译。即 猴池。在古 印度 毘舍离 庵摩罗园 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
摩诃罗 [ mó hē luó ]
见“摩睺罗”。
摩侯罗 [ mó hòu luó ]
见“摩睺罗”。
罗摩衍娜 [ luó mó yǎn nà ]
“罗摩的游行”。
鸯摩 [ yāng mó ]
见“ 鸯窶利摩罗 ”。
维摩 [ wéi mó ]
(一)、维摩诘的省称。(二)、即《维摩诘经》。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共十四品。
达摩庵前胡同 [ dá mó ān qián hú tòng ]
达摩庵前胡同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部西门内大街南侧的达摩庵,属西南角街道办事处。达摩庵建于清康熙年间,文化大革命前曾是…
维摩病 [ wéi mó bìng ]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
江东三罗 [ jiāng dōng sān luó ]
指晚唐罗隐、罗邺、罗虬。三人皆浙江人,同应举,又以诗名相近,故称。明杨慎《升庵诗话·三罗诗》:“晚唐江东三罗,罗隐、…
摩睺罗 [ mó hóu luó ]
(一)、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二)、亦作“摩侯罗”、“摩訶…
澄什 [ chéng shí ]
晋 高僧 佛图澄、鸠摩罗什 的并称。
鉢昙摩罗伽大宝 [ bō tán mó luó qié dà bǎo ]
指红宝石。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季羡林 等校…
钵昙摩罗伽大宝 [ bō tán mó luó jiā dà bǎo ]
指红宝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 季羡林…
昙摩 [ tán mó ]
(一)、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曇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曇摩”、“曇无”等为…
伽利达撒 [ gā lì dá sā ]
(Kalidasa)印度诗人,戏剧家。约生于第六世纪乌苌王朝。着有叙事诗罗俱族史传,鸠摩罗军之降诞,抒情诗云之使者,…
香盖 [ xiāng gài ]
(一)、香烟缭绕而上,如伞盖,故称。(二)、庵罗果的别名。
罗摩桥 [ luó mó qiáo ]
摘要 罗摩桥(Rama's Bridge),西方称作亚当桥(Adam's Bridge),是位于接近斯里兰卡西北的曼…
魂意 [ hún yì ]
神思。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魂意方梦,何能有言?”
庵摩勒 [ ān mó lè ]
果名。梵语音译。又称“餘甘”、“菴摩罗”。果为球形,有棱。
俱絺罗 [ jù zhǐ luó ]
?罗汉之名。摩诃拘瑟耻罗mahākau-sthila之略称,大膝之意。又书作俱祉罗、拘絺罗。唐、释慧林《一切经音义·…
伊赏那补罗 [ yī shǎng nà bǔ luó ]
Isana-pura之音译。国名。今之柬埔寨。《大唐西域记·三摩咀吒国》:「从此东北大海滨山谷中,有室利差咀罗国,次…
摩罗 [ mó luó ]
(1).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词语拼音】ān mó luó
【词语解释】(一)、果名。即菴摩勒。
(二)、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章炳麟《建立宗教论》:“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