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头拐杖 [ guò tóu guǎi zhàng ]
见“过头杖”。
拄拐 [ zhǔ guǎi ]
拄着拐杖。《红楼梦.第五八回》:「宝玉也正要去瞧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拐杖。《初刻拍案惊…
杖乡之年 [ zhàng xiāng zhī nián ]
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
杖朝之年 [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杖家之年 [ zhàng jiā zhī nián ]
年过五十可以在家里拄拐杖。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权充 [ quán chōng ]
临时替代。如:「奶奶说:『就要这根木头权充拐杖吧!』」
龙头杖 [ lóng tóu zhàng ]
饰有龙头的拐杖。唐 施肩吾《山居乐》诗:“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元史·石天麟传》:“天麟 年七十餘,帝…
龙头拐杖 [ lóng tóu guǎi zhàng ]
即龙头杖。《西游记》第五十回:“看时,乃一个老翁,毡衣盖体,暖帽蒙头,足下踏一双半新半旧的油靴,手持着一根龙头拐杖。…
过头拄杖 [ guò tóu zhǔ zhàng ]
见“过头杖”。
杖制 [ zhàng zhì ]
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
过头杖 [ guò tóu zhàng ]
长度超过人体头部之杖。
布瓦 [ bù wǎ ]
舞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新疆的喀什、和田等维吾尔族聚居区。俗称《老头舞》。每逢维吾尔族举行传统的「麦西热甫」(…
闪过 [ shǎn guò ]
闪电般地突然出现一个念头突然在她脑子里闪过一闪而过他一见到军官马上闪过拐角进入一条小胡同
鸠杖 [ jiū zhàng ]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 高祖 与 项羽 战,败于 京 索 ,遁藂薄…
杖藜 [ zhàng lí ]
(一)、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 杜甫《暮归…
悬羊头卖狗肉 [ xuán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
谓用招牌骗人,比喻名实不符。语本《晏子春秋·杂下一》:“君使服之於内,而禁之於外,犹悬牛首於门,而卖马肉於内也。”《…
撞拐子 [ zhuàng guǎi zǐ ]
撞拐子 - 简介 撞拐子是一种特属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少年男孩子的肢体对撞抗衡性游戏。这一时期的男孩子身量和身体重心…
跌钱 [ diē qián ]
掷钱以卜吉凶、赌输赢。明 史槃《梦磊记·卜肆奇逢》:“小浄如常祷祝跌钱介。”赵树理《福贵》五:“打村头起一个光棍家门…
三头两面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三头两面(三頭兩面) 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唐 李商隐 《杂纂》:“三头…
龙竹 [ lóng zhú ]
(一)、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 唐 高适 《咏马鞭》:“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 孙钦善 校…
楖栗 [ jí lì ]
亦作“ 楖櫪 ”。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唐 贾岛 《送空公往金州》诗:“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扶老 [ fú lǎo ]
(一)、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汉 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
小鬼头 [ xiǎo guǐ tóu ]
(1).对鬼的詈词。亦用以骂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吾近承南真命,推缚尽执也,小鬼头不制服,岂足…
虎溪 [ hǔ xī ]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唐…
双角 [ shuāng jiǎo ]
(一)、两只角。唐 储光羲《述韦昭应画犀牛》诗:“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唐 王建《荆门行》:“大蛇过处一山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