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起平收 [ zè qǐ píng shōu ]
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
仄起 [ zè qǐ ]
(一)、倾斜突起。(二)、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华韵谱 [ zhōng huá yùn pǔ ]
中华韵谱 zhōng huá yùn pǔ 简介 中华韵谱,即“中华谱牒&r…
偏格 [ piān gé ]
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第二…
调笑令 [ tiáo xiào lìng ]
(一)、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迭。又一体仄韵三…
马头调 [ mǎ tóu diào ]
民间曲调名。清 初至 道光 间流行,晚 清 时传唱者已少。一般六十三字,可加衬字,平仄通协,句式与《寄生草》略同。《…
六丑 [ liù chǒu ]
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 宋 周邦彦 创制。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云, 邦彦 所以名此词为六丑,以其犯六调…
调节税 [ tiáo jié shuì ]
个人收入调节税是1987年1月1日起国家向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征收的。是为了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
回波乐 [ huí bō lè ]
唐 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词牌名。 北魏 尒朱荣 曾与左右连手踏地歌唱《回波乐》,歌辞久佚。其曲调至 唐 入大曲。现存…
八韵诗 [ bā yùn shī ]
清 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二十年目睹之怪…
平贱 [ píng jiàn ]
平稳低廉。清 王士禛《居易谈录》卷下:“朕意将通仓米每月发出万石,较时价稍减糶卖……于今年十二月起,至来年麦收米价平…
规模经济 [ guī mó jīng jì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引起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的现象。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分工…
短平快 [ duǎn píng kuài ]
(一)、排球比赛的一种快攻打法,二传手传出弧度很小的球后,扣球手迅速跃起扣出高速、平射的球。(二)、属性词。比喻企业…
声母 [ shēng mǔ ]
汉语字音可以分成声母、韵母、字调三部分。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字音的高低升降叫字调。例如“报(bào…
吊艇架 [ diào tǐng jià ]
简称“艇架”。船上用以起卸救生艇或工作艇的专用设备。一般位于船甲板的两边,平时在船舷内,用时伸出舷外,将艇吊起或放下…
欺事 [ qī shì ]
轻慢世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诗:“ 公干 才俊或欺事,平视美人曾不起。” 公干 , 汉 刘桢 字。 桢 尝从 …
平水 [ píng shuǐ ]
(一)、平治水利。《后汉书·百官志五》:“郡县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鱼税。”宋 曾巩《工部尚书制》:“今…
石油特别收益金 [ shí yóu tè bié shōu yì jīn ]
石油特别收益金,指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实行5级超额累…
被高薪 [ bèi gāo xīn ]
被高薪 - 简介 被高薪是指调查机构调查出的工资水平和实际民众的工资水平严重不符,导致大部分民众感觉自己的薪水被外人…
平敛锋芒 [ píng liǎn fēng máng ]
平: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敛:收敛节制 锋芒:刀剑的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喻指:对待事物的尖锐部分…
转点 [ zhuǎn diǎn ]
(一)、指唱曲时变换板眼。清 袁于令《西楼记·私契》:“不明腔,不能落板,往往以衬字混入正音,换头误为犯调,颠倒曲名…
为头 [ wéi tóu ]
(一)、从头;开始。金 段克己《鹧鸪天》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为头儿…
祀田 [ sì tián ]
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清 姚鼐《陈谨斋家传》:“在里,则岁以米平糶,建 陈 氏宗祠,置祀田。”张天翼《畸人集·畸人…
标船 [ biāo chuán ]
贩运货物的船只。《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 西门庆 ﹞因问 韩道国 :‘客伙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金…
土空 [ tǔ kōng ]
土窟。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有 张师雄 者, 西京 人,好以甘言悦人,晚年尤甚。 洛中 号曰 蜜翁翁 。…
【词语拼音】zè qǐ píng shōu
【词语解释】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