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古正经 [ zuò gǔ zhèng jīng ]
犹言一本正经。
正儿巴经 [ zhèng ér bā jīng ]
(一)、正经的;严肃认真的。(二)、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作祝 [ zuò zhù ]
诅也。《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传:「作祝,诅也。」释文:「作,本或做诅。」正义:「作,古诅字。诅与祝别,故…
人五人六 [ rén wǔ rén liù ]
装模作样,假正经。
人五人六儿 [ rén wǔ rén liù ér ]
装模作样,假正经。
经学 [ jīng xué ]
训解或阐述儒家经书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先秦儒家经书经过秦朝焚书后大多不存,汉…
四正四奇 [ sì zhèng sì qí ]
古阵法名。《风后握奇经》:“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原注:“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
正变 [ zhèng biàn ]
指《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九典 [ jiǔ diǎn ]
古代的经典著作。
考教 [ kǎo jiào ]
指考察官吏的教化。《周礼·地官·乡师》“若国大比,则攷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詔诛赏” 汉 郑玄 注:“考教,视贤能以…
子注 [ zǐ zhù ]
古书正文下作者所加的夹行小注。
正始石经 [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汉 末兵乱,熹平 石经被毁。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附禺 [ fù yú ]
即 鲋鰅山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河水 之间, 附禺之山 , 帝顓頊 …
删经 [ shān jīng ]
删削经书之正文也。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宋人不信注疏,驯至疑经,疑经不已,遂至改经、删经,移易经文…
松皮 [ sōng pí ]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歪诗 [ wāi shī ]
内容不正经的或开玩笑的诗(有时用作谦辞)。
三体石经 [ sān tǐ shí jīng ]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公…
旷世奇作 [ kuàng shì qí zuò ]
相当经典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讹僻 [ é pì ]
亦作“譌僻”。讹误。僻,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譌僻乎?” …
六书精蕴 [ liù shū jīng yùn ]
书名。凡六卷,音译一卷,明、魏校撰。自序谓因古文正小篆之譌,择小篆补古文之阙。四库提要谓所用籀书,都无依据,其所改正…
御匶 [ yù jiù ]
亦作“御柩”。匶,“柩”的古字。谓扶正灵柩不使倾覆。
正封 [ zhèng fēng ]
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 注:“封疆有定分。”
引经据古 [ yǐn jīng jù gǔ ]
引经据古(引經據古)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宋 楼钥 《再乞致仕第二札》:“万一颠沛于郊庙坛壝之前,…
五经博士 [ wǔ jīng bó shì ]
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始置。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建元五年春正月﹞初置五经博士。博士,本秦官,掌通古今,员至…
八线 [ bā xiàn ]
(一)、亦作“八线”。我国古代数学名词。即三角函数之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线及正矢、余矢二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