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四起 [ fēng huǒ sì qǐ ]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烽烟 [ fēng yān ]
烽火:烽烟四起。
烽炉子 [ fēng lú zi ]
指状如烽火的炉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风炉子以週遶通风也,一説形象烽火,名烽炉子。”
狼烟四起 [ láng yān sì qǐ ]
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靖。
狼燧 [ láng suì ]
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而起的烽火。
烽火连天 [ fēng huǒ lián tiān ]
烽火连天(烽火連天) 形容战火到处燃烧。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鬢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
举燧 [ jǔ suì ]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
火竈 [ huǒ zào ]
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四回:“﹝ 康肉肉 ﹞把 康 家祠堂打扫得一干二净,门上挂起…
爟火 [ guàn huǒ ]
(一)、古代谓祓除不祥的火。(二)、祭祀时所举的火。(三)、泛指炬火。(四)、古时报告敌情所举的烽火。
烽爟 [ fēng guàn ]
犹烽火。 南朝 陈 沉炯 《武侯庙碑铭》:“塞垣萧条,烽爟灭焰。”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于龙兴观醮玉局仙词》:“烽爟…
狼烟 [ láng yān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古代边防用狼粪燃烧生烟以报警。后来常用狼烟指战乱:狼烟四起。
辙涸羁臣 [ zhé hé jī chén ]
同“辙鮒”。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火焚祅庙连烽燧,辙涸羈臣乞海波。”
烽火树 [ fēng huǒ shù ]
珊瑚树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积草池 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 南越王 赵佗 所…
烽尘 [ fēng chén ]
烽火和烟尘。借指战乱。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想 高皇,想 高皇,本亭长,区区 泗水 滨。将诸侯,西入 秦,…
无火 [ wú huǒ ]
(1).没有火光。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苻坚》:“初 坚 之未乱, 关中 土燃,无火,而烟气大起,方数十…
火力圈 [ huǒ lì quān ]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武器攻击力所及的范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四回:“﹝民兵们﹞已经退出了敌人的火力圈。”
贼烽 [ zéi fēng ]
贼寇进犯的战火。明 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竟相从,他出门投主我无人共,谁料 咸阳 起贼烽。”明 边大绶《虎口…
民熙物阜 [ mín xī wù fù ]
民熙物阜 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
连夕 [ lián xī ]
连续几夜。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石桩火出》:“泰和 八年冬,京师 大悲阁 前幡竿石桩缝间连夕火出,四十餘日乃止。”清…
走火 [ zǒu huǒ ]
(一)、因不小心而使火器发射:枪走了火。(二)、比喻说话说过了头:他说话好走火。(三)、电线破损跑电引起燃烧:起火原…
硝烟四起 [ xiāo yān sì qǐ ]
硝烟:战火。战火四起,战争爆发或者爆发之前的那种紧张气氛。
警候 [ jǐng hòu ]
(1).警戒,守望。《隋书·元谐传》:“ 突厥 不知山川,何能警候!”(2).指古代边境的哨所。《隋书·天文志上》:…
竈火坑 [ zào huǒ kēng ]
即灶肚。孙犁《白洋淀纪事·齐满花》:“大娘正在灶火坑里烧火。”亦省称“灶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郭全海 …
山火 [ shān huǒ ]
(一)、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二)、指《易》六十四…
新火 [ xīn huǒ ]
(一)、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二)、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