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荫忘身 [ dé yīn wàng shēn ]
荫:遮蔽。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
美荫 [ měi yīn ]
浓荫。《庄子·山木》:“覩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
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塞翁 [ sài wēng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指忘身物外,乐天知命,不以得失为怀的人。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
国而忘家 [ guó ér wàng jiā ]
国而忘家(國而忘家)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汉 贾谊 《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
绕罔 [ rào wǎng ]
陷入罗网。《汉书·息夫躬传》:“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陷於谗人之网,…
阖室 [ hé shì ]
全家。《列子·周穆王》:“宋 阳里华子 中年病忘……闔室毒之。”唐 高彦休《高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少年捧书大恐…
难荫 [ nán yīn ]
亦作“难荫”。清 制,凡文武官员因公殉职,则录用其子,谓之“难廕”。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雪樵总戎》:“﹝ 陈广…
难廕 [ nán yìn ]
亦作“难荫”。清 制,凡文武官员因公殉职,则录用其子,谓之“难廕”。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雪樵总戎》:“﹝ 陈广…
死且不朽 [ sǐ qiě bù xiǔ ]
死且不朽 犹言至死不忘。《左传·成公三年》:“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於 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孔颖达 疏:…
金粟影 [ jīn sù yǐng ]
指 晋 顾恺之 所绘 维摩 画像。后指描绘传神的佛像。 唐 杜甫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 虎头 金粟 影,神…
欺诞 [ qī dàn ]
虚夸骗人。《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远驱牛马与 汉 合市,重遣名王,多所贡献,斯皆外示富强,以相欺诞也。” 宋 陈善…
世心 [ shì xīn ]
(1).世人之心。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羣生……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2)…
忘情水 [ wàng qíng shuǐ ]
一、忘情水又称“忘恩水”,此为世间鲜为人知的神药,由300年前的郭氏祖先的古籍药方配制而成。可以快速彻底治愈(神奇的…
晏眠 [ yàn mián ]
(1).安眠。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安得 廉颇 将,三军同晏眠。”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禽逃兽遁…
下心 [ xià xīn ]
屈意从人。明 李贽《定林庵记》:“肯俯首下心,归礼穷士,日倚簷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儿女英…
一宅 [ yī zhái ]
(1).谓安心于至一之道。《庄子·人间世》:“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成玄英 疏:“宅,居处也。处心至…
抗日英雄 [ kàng rì yīng xióng ]
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
赐札 [ cì zhá ]
(1).国君给臣下书函。 宋 洪适 《贺皇帝庆皇太后八十表》:“臣远守小邦,侧闻盛礼,迴鑾纪事,微踪常録于汗青;赐札…
大匠之门 [ dà jiàng zhī mén ]
“大匠之门”是白石老人为了不忘自己木匠出身的经历而刻制的。针对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见,白石老人曾刻过“鲁班门下”…
寄委 [ jì wěi ]
寄命委政。谓以国家大政相委托。宋 范仲淹《谢降官知耀州表》:“微臣以国有急难,当忘家忘身之报。自膺寄委,罔敢逊避。”…
遗嗣 [ yí sì ]
指死后留下的子孙。亦泛指后裔;后代。汉 邹阳《上书吴王》:“臣恐 周 鼎復起於 汉,新垣过计於朝,则我 吴 遗嗣,不…
发迹变泰 [ fā jì biàn tài ]
谓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坏运变为好运。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跡變泰之事。”《…
三复 [ sān fù ]
(一)、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二)、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