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是佛 [ shì xīn shì fó ]
观经所说于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为佛也。
菩提心 [ pú tí xīn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
佛性戒 [ fó xìng jiè ]
?制佛性根本之戒,又佛性显现之戒。《梵网经·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一心向佛 [ yī xīn xiàng fó ]
以佛菩萨的思维、语言、行为来要求自己。就能和佛菩萨心心相应。就是佛心印凡心。
即心即佛 [ jí xīn jí fó ]
亦作“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唐慧能《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
慧数 [ huì shù ]
慧之心所,是佛教术语。
为何不必 [ wèi hé bù bì ]
为什么不是必然发生的呢。引申意思:应该是心中有佛的人,偶然发生的是对其来说也是必然;心中无佛的人必然发生的事对其来说…
矮子观场 [ ǎi zǐ guān cháng ]
ǎi zǐ guān chǎng 矮子观场(矮子觀場) 同“ 矮子看戏 ”。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全心即…
雍仲 [ yōng zhòng ]
“雍仲”是指“卍”这个符号,“雍仲”是藏语,因为“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这个佛号的佛教。雍仲“卍”是佛祖的心印(“雍…
一行三昧 [ yī háng sān mèi ]
佛教修行者的一种修行境界。修行者先是专心念一佛名,然后是生起诸佛的心境,进而知道离心无佛,将心系缘法界,安住在一切平…
佛心印 [ fó xīn yìn ]
?佛心即众生本具之真心,大觉之妙体也,此心决定不改,故云印。《六祖坛经》:「师云:『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开示悟入 [ kāi shì wù rù ]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正受 [ zhèng shòu ]
佛教语。又称禅定。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
佛慢 [ fó màn ]
指克服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于成当是佛之自尊心。
此中三昧 [ cǐ zhōng sān mèi ]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三昧 [ sān mèi ]
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三昧。[梵samādhi]
一念业成 [ yī niàn yè chéng ]
是佛学用语,指行者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冥会时,即能往生弥陀净土。
如理如法 [ rú lǐ rú fǎ ]
何为如理?清净心是也。净土法门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自己的清净心,这就是如理。如法就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的讲就是…
贫女一灯 [ pín nǚ yī dēng ]
佛教词汇,常常比喻布施虽少,但真诚发心成佛所成就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大慈 [ dà cí ]
带给众生快乐,是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广大的慈善心。
心诚则灵 [ xīn chéng zé líng ]
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
囊莫 [ náng mò ]
梵语namas的音译。也译为“南无”。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
般若波罗蜜多心經 [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
书名。佛教典籍。一卷。仅数百字,一般将之视为般若经纲要。是汉、藏佛教最流行的经典之一。也称为「般若心经」、「多心经」…
思接千载 [ sī jiē qiān zǎi ]
专心致志的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像是 [ xiàng shì ]
相似。如:「这些人造花做得像是真花一般。」彷佛。如:「听他的口气像是已经下定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