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 guān dù zhī zhàn ]
曹操战胜袁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是北方最大的豪强割据势力。公元199年率兵十…
官渡柳 [ guān dù liǔ ]
东汉 末年,曹丕 在 官渡 植柳,以为 官渡 之战的纪念。后多用为感怀的典故。北周 庾信《奉报寄洛州》诗:“黎阳 水…
克官渡 [ kè guān dù ]
魏鼓吹名曲。三国魏、缪袭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魏鼓吹曲》:「《晋书·乐志》曰:『改〈汉上之回〉为〈克官…
复陈 [ fù chén ]
复杂的战阵。《三国志·魏志·任峻传》:“ 官渡 之战, 太祖 使 峻 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絶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
官渡 [ guān dù ]
(一)、官设的渡口。唐 韩愈《木芙蓉》诗:“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唐 韩偓《早起五言三韵》:“依依官渡头,晴阳照…
破釜沉 [ pò fǔ chén ]
“破釜沉舟”一词出自于巨鹿之战中,项羽对战秦军,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
前渡 [ qián dù ]
向前渡水也。《五代史·四夷附录》:「是时出帝病,不能出征,遣张从恩、安审琦、皇甫遇等御之,遇前渡漳水与契丹战于榆林,…
龙争虎战 [ lóng zhēng hǔ zhàn ]
龙争虎战(龍争虎戰) 同“龙争虎斗”。 宋 孙光宪 《河传》词:“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 桃叶 江 南渡。”《秦併…
云垒 [ yún lěi ]
(一)、汉 代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 四市四…
干渡钱 [ gàn dù qián ]
宋 代在 黄河 故道所收的过道税。《宋史·李柬之传》:“境上有废 河 故道,官收行者税,谓之‘乾渡钱’。”
徐晃 [ xú huǎng ]
三国魏大将。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公元196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两军对峙数月,他率军截烧袁军粮车…
竞渡船 [ jìng dù chuán ]
(一)、竞渡用的彩舟,俗称龙船。《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己未,詔 王播 造竞渡船二十艘。”胡三省 注:“自 …
乾渡钱 [ qián dù qián ]
宋 代在 黄河 故道所收的过道税。《宋史·李柬之传》:“境上有废 河 故道,官收行者税,谓之‘乾渡钱’。”
相国 [ xiàng guó ]
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为百官之长。后为对宰相的尊称。
张郃 [ zhāng hé ]
(~-231)三国魏大将。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原为袁绍部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曹丕称帝后,任左将军。公元22…
丞监 [ chéng jiān ]
战国秦官名。《商子·禁使》:「今官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
背水 [ bèi shuǐ ]
比喻抱必死决心,奋战取胜。参见「背水阵」条。唐.罗隐〈投盐铁裴郎中启〉:「然后驱淮阴入赵之师,更谋背水,整秦将渡河之…
典狱官 [ diǎn yù guān ]
钢铁的壁垒,斯巴达战神之路——《泰坦之旅》职业之典狱官(守望者)。
钝兵 [ dùn bīng ]
(1).粗劣破败的兵器。借指疲弱的军队。《战国策·楚策二》:“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战国策·…
黄天荡之战 [ huáng tiān dàng zhī zhàn ]
南宋初年宋金之间的战役。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直达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绍兴),高宗逃到海上避难。次年,…
孙策 [ sūn cè ]
人名。(公元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主孙权之兄。父坚战死,策整军渡江,所向皆破,遂定江东之地,后…
房赁 [ fáng lìn ]
房租。《宋史·食货志上二》:“孝宗 受禪赦:‘凡官司债负房赁,租赋、和买、役钱及坊场、河渡等钱,自 绍兴 三十年以前…
金川 [ jīn chuān ]
河川名。在四川西边境,有大、小金川之分,大金川为大渡河的上源,发源于大雪山脉,南流合大渡河,注入岷江;小金川为大金川…
天浮 [ tiān fú ]
古战具,用以渡水。《六韬·军用》:“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水浒传》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张 、三…
周礼 [ zhōu lǐ ]
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词语拼音】guān dù zhī zhàn
【词语解释】曹操战胜袁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是北方最大的豪强割据势力。公元199年率兵十余万南下攻曹。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袁军相持。这时袁军势大,曹操兵少粮缺。次年曹操利用袁军轻敌无备,偷袭其后方,焚烧其辎重,乘袁军慌乱,迅猛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