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片儿 [ xì qǔ piānr ]
戏曲片。
童牛奖 [ tóng niú jiǎng ]
1985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创设。每两年评奖一次。设最佳儿童少年故事片、戏曲片、美术片、科教片等十余个奖项。奖品为…
戏曲片 [ xì qǔ piàn ]
用电影手法拍摄的戏曲演出的影片。
选段 [ xuǎn duàn ]
从乐曲、戏曲等中间选取的片段:民族音乐选段。京剧选段。
卜旦 [ bǔ dàn ]
即卜儿。因 元 明 戏曲中呼老妇人为卜儿,故名。详“卜儿”。
武打 [ wǔ dǎ ]
指戏曲、影视中表演性的打斗:武打场面。武打片。
票友 [ piào yǒu ]
◎ 票友,票友儿 piàoyǒu,piàoyǒur称业余的戏曲、曲艺演员
娃娃生 [ wá wa shēng ]
戏曲生角的一类,专演大嗓子儿童的角色
邷么儿 [ wǎ mó ér ]
方言。以磨光的碎瓦片或小石子为玩具的儿童游戏。有些地方称为“抓子儿”。
丫头片子 [ yā tou piàn zi ]
方言。对女孩子的戏称。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小丫头片子,你少问!”老舍《四世同堂》九七:“没事儿,没事儿,丫头片子…
玩儿票 [ wánr piào ]
指业余从事戏曲表演:他是玩儿票的,不是职业演员。
打闹台 [ dǎ nào tái ]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
戏份儿 [ xì fènr ]
指戏曲演员每次演出按一定比例分得的报酬。演员在整部影视片或戏剧中承担的表演工作量。
脸戏儿 [ liǎn xì ér ]
指鞋面子。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剜裁的脸戏儿微分间短,拢揎得腮帮儿省可里肥。”
马健翎 [ mǎ jiàn líng ]
戏曲作家。陕西米脂人。1934年北京大学肄业。1938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团长。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救风尘 [ jiù fēng chén ]
戏曲剧目。元朝关汉卿作,演赵盼儿救宋引章于风尘之中的故事。全名为《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水钹 [ shuǐ bó ]
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铙钹而叶片较薄,中央突出部分较小,发音松散。常用于戏曲、曲艺及民间吹打乐中。又叫水钗、荷叶。
欢喜冤家 [ huān xǐ yuān jiā ]
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卖座 [ mài zuò ]
(一)、(卖座儿)(二)、指戏院、饭馆、茶馆等顾客上座的情况:卖座率。这是一出卖座好、质量高的大戏。(三)、上座的情…
拟音 [ nǐ yīn ]
影视片制作、戏曲表演中模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效果,如雷声、马蹄声等。
小老儿 [ xiǎo lǎor ]
老翁自称之词,常见于戏曲、小说中。《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慌得他连忙跪下道:『姑娘,是我小老儿眼瞎了。』」
丝弦 [ sī xián ]
(一)、用丝拧成的弦。(二)、丝弦儿,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石家庄一带。
调曲 [ diào qǔ ]
演奏乐曲。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村戏 [ cūn xì ]
犹社戏。乡村演的草台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
杨叛儿 [ yáng pàn ér ]
乐府西曲歌名。本为童谣。相传 南朝 齐隆昌 时,女巫之子 杨旻 随母入内宫,长大后,为 何后 所宠。当时童谣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