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榆 [ chǔ yú ]
踏碓 [ tà duì ]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
榆木脑壳 [ yú mù nǎo ké ]
榆木脑壳(榆木腦殼) 见“ 榆木脑袋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见“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朗榆 [ lǎng yú ]
即榔榆。《左传·庄公四年》“卒於樠木之下”唐 孔颖达 疏:“木有似榆者,俗呼朗榆。”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朗榆…
杵糠 [ chǔ kāng ]
舂谷杵头上粘着的糠末。可入药。 五代 谭峭 《化书·术化》:“水竇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参阅《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漂杵 [ piāo chǔ ]
浮起舂杵。形容恶战流血之多。《书·武成》:“会于 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孔颖达 疏:…
刺榆 [ cì yú ]
树木名。榆的一种。按《说文》,梗,山枌榆,有朿,朿即刺。是许以山榆、刺榆为一物,郝氏盖本之。惟《齐民要术》分刺榆、山…
杵声 [ chǔ shēng ]
(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唐 孟郊 《闻砧》诗:“杵…
玉杵 [ yù chǔ ]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称。 宋 陆游 《玉京行》:“炉开沐浴时日良,清夜玉杵闻琳房。” 元 耶律楚材 《…
磨杵作针 [ mó chǔ zuò zhēn ]
磨杵作针(磨杵作針) (1).见“ 磨杵成针 ”。(2).比喻长期消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
沈郎钱 [ shěn láng qián ]
(一)、钱币名。(二)、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沉充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筑版 [ zhù bǎn ]
即版筑。谓墙板与杵。筑墙,以泥置板夹中,用杵舂实。
碓梢 [ duì shāo ]
杵的末端。
榆荚钱 [ yú jiá qián ]
汉 代一种轻而薄的钱币。因形似榆荚,故名。《魏书·高谦之传》:“ 汉 兴,以 秦 钱重,改铸榆荚钱。” 宋 董逌 《…
榆枌 [ yú fén ]
(一)、榆树。枌,白榆。(二)、指故乡。
榆羹 [ yú gēng ]
用榆荚和榆面煮成的羹。
杵舞 [ chǔ wǔ ]
杵乐。
大筑 [ dà zhù ]
捣土的大杵。
降魔棍 [ xiáng mó gùn ]
犹降魔杵。
桑榆末景 [ sāng yú mò jǐng ]
桑榆末景 同“ 桑榆暮景 ”。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臼杵之交 [ jiù chǔ zhī jiāo ]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榆谿 [ yú xī ]
亦作“ 榆溪 ”。即 榆林塞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 河 南地,按 榆谿 旧塞。”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流血漂杵 [ liú xuè piāo chǔ ]
杵:捣物的棒槌。
和杂 [ hé zá ]
混杂;掺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榆,刺榆,凡榆三种色,别种之,勿令和杂。”《魏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