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锴 [ dù kǎi ]
三徐 [ sān xú ]
(一)、后魏以徐州、北徐州、东徐州为三徐。(二)、指宋初徐延休、徐铉、徐锴。(三)、清代徐乾学与弟元文(号立斋)、秉…
二徐 [ èr xú ]
(一)、指以治《说文》闻名的南唐徐铉、徐锴兄弟。又以辈行称大徐、小徐。(二)、指宋徐中行及其子庭筠。
鹏鱼 [ péng yú ]
鹏与鱼。比喻人与己。 唐 李商隐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诗:“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会中…
徐锴 [ xú kǎi ]
人名。(公元920~974)字楚金。南唐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累官内史舍人。因铉奉使入宋…
徐铉 [ xú xuàn ]
人名。(公元916~991)字鼎臣。南唐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江都县)人。与弟锴齐名,号称「二徐」。累官至散骑常侍。精小…
杜门屏迹 [ dù mén píng jì ]
杜门屏迹(杜門屏迹) 见“ 杜门晦迹 ”。
杜陵野老 [ dù líng yě lǎo ]
唐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杜主 [ dù zhǔ ]
(一)、周杜伯。因封于杜,故名。(二)、即杜宇。(三)、杜鹃。
杜默为诗 [ dù mò wéi shī ]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下杜 [ xià dù ]
1.城名。在陕西省长安县南。春秋为杜伯国,秦为杜县地。汉宣帝微时,乐游杜、鄠之间,常在下杜,即此。其地为杜陵之下聚落…
杜葵 [ dù kuí ]
即杜衡。参见“ 杜衡 ”。
杜诗韩集 [ dù shī hán jí ]
指杜甫的诗集与韩愈的文集。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撰 [ dù zhuàn ]
臆造;虚构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便耳。&md…
二凤 [ èr fèng ]
称誉 晋 杜毗 与弟 杜秀。
杜魄 [ dù pò ]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杜陵野客 [ dù líng yě kè ]
唐杜甫的自称。唐杜甫《醉时歌》:“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丝。”参见“杜陵野老”。
剌癶 [ là bō ]
两足相背不顺也。与「剌犮」同。《说文解字》:「癶,足剌癶也。从止、止。读若拨。」;南唐、徐锴《说文系传》:「癶,两足…
杜墅 [ dù shù ]
即 杜陵。唐 韩愈《南山诗》:“前寻径 杜墅,坌蔽 毕原 陋。”王伯大 音释引 孙汝听 曰:“杜墅,即 杜陵 也。在…
杜陵遗老 [ dù líng yí lǎo ]
指唐杜甫。清金埴《读<杜诗详注>》诗:“杜陵遗老才非凡,诗史诗圣称名咸。”参见“杜陵野老”。
杜陵 [ dù líng ]
(一)、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秦 置 杜县,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并改 杜县 …
杜十姨 [ dù shí yí ]
唐 杜甫,曾官左拾遗,故世称 杜拾遗。旧村学究戏作 杜十姨。
鹈鴃 [ tí guī ]
杜鹃的别名。参见「杜鹃」条。
小杜 [ xiǎo dù ]
(一)、称 汉 杜延年。延年,杜周 子,亦明法律,持刑以宽。南朝 梁 沉约《授蔡法度廷尉制》:“汉 代律书,出乎 小…
杜渐除微 [ dù jiàn chú wēi ]
杜渐除微(杜漸除微) 同“ 杜渐防萌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