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鼎夫人 [ shǐ dǐng fū rén ]
三鼎 [ sān dǐng ]
(一)、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二)、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膳夫山鼎 [ shàn fū shān dǐng ]
属于厉王期的另一件重要青铜器是膳夫山鼎。据李学勤先生研究,从如下五方面考虑,可将膳夫山鼎定在厉王期:1)膳夫山鼎形制…
铛脚刺史 [ chēng jiǎo cì shǐ ]
唐薛大鼎、郑德本和贾敦颐,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鐺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旧唐书·良吏传上…
鼎士 [ dǐng shì ]
力能举鼎的人。指勇士。 汉 邹阳 《上书吴王》:“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不能止 幽王 …
纤俭 [ xiān jiǎn ]
俭省。《史记·货殖列传》:“夫 三河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
鼋鼎 [ yuán dǐng ]
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
拔山举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拔山举鼎(拔山舉鼎) 同“ 拔山扛鼎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籍 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鼎成龙去 [ dǐng chéng lóng qù ]
鼎成龙去(鼎成龍去)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
牛鼎 [ niú dǐng ]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
龙鼎 [ lóng dǐng ]
(一)、以龙为饰之鼎。南朝 梁 刘潜《谢鄱阳王赐钵启》:“珍穷货贡,製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唐 王维《为画人…
鼎镬刀锯 [ dǐng huò dāo jù ]
鼎镬刀锯(鼎鑊刀鋸)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真知夫进退得丧死生祸福…
钟鼎 [ zhōng dǐng ]
(1).钟和鼎。《吕氏春秋·节丧》:“夫玩好货寳,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鼎钟 [ dǐng zhōng ]
见“ 鼎鐘 ”。亦作“ 鼎钟 ”。鼎与钟。古代钟鼎上刻铭文,以旌有功者。有时即借指功业。《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余赞 [ yú zàn ]
谓传留下赞文。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策预登阜,功参临涧,宝鼎留铭,彫戈餘赞。”
龙去鼎湖 [ lóng qù dǐng hú ]
龙去鼎湖(龍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鼎铉 [ dǐng xuàn ]
(一)、举鼎之具。亦借指鼎。《文选·史岑<出师颂>》:“泽霑遐荒,功铭鼎鉉。” 李善 注引《礼记》:“夫鼎者有铭,铭…
刑鼎 [ xíng dǐng ]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 沉亚之《省试…
鼎命 [ dǐng mìng ]
指帝王之位;国家之命运。《宋书·傅亮传》:“桓玄 暴篡,鼎命已移。”《北史·僭伪附庸传序》:“至如 晋、宋、齐、梁 …
辱台 [ rǔ tái ]
唐 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臺”。
犀杖 [ xī zhàng ]
犀角制成的手杖。《北史·列女传·谯国夫人洗氏》:“夫人以 扶南 犀杖献 陈主 。”
搘持 [ zhī chí ]
支撑,支持。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而鼎革之际,家门多故,实赖 陈夫人 内外搘持。”清 薛福成《上曾侯相…
鼎铛耳 [ dǐng chēng ěr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雷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鐺尚有耳,汝不闻 …
谄羹 [ chǎn gēng ]
谓以烹调羹汤取悦于人。典出《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奸(干)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
周鼎 [ zhōu dǐng ]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