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杏 [ fāng xìng ]
杏子 [ xìng zǐ ]
〈方〉∶杏
犀灰散 [ xī huī sàn ]
巴豆、杏仁、半夏等组成的药方。
杏靥 [ xìng yè ]
指杏花。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黄寻远莲须,红閲邻杏靨。”宋 苏轼《哨徧·春词》词:“方杏靨匀酥,花鬚吐绣…
杏坛之光 [ xìng tán zhī guāng ]
词典附录常用题辞表:用于对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题辞。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授徒的地方。《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维之林…
杏腮桃脸 [ xìng sāi táo liǎn ]
杏腮桃脸(杏腮桃臉) 见“ 杏脸桃腮 ”。
嫁杏 [ jià xìng ]
音jia xing古时指女子出嫁,或是出嫁的时辰。如:嫁杏三月、嫁杏无期等。嫁杏无期的嫁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家堂前的…
杏仁油 [ xìng rén yóu ]
一种化学药品。无色液体,沸点为摄氏一百七十度,具有苦杏仁味,故称为「杏仁油」。多用于调味剂和化学合成方面。
杏仁 [ xìng rén ]
杏子核里的仁。分苦(山杏)、甜(食杏)两种。可供药用和工业用。
望杏瞻榆 [ wàng xìng zhān yú ]
杏:杏花。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杏笺 [ xìng jiān ]
同“杏牋”。杏黄色的精美纸张。
仙人杏 [ xiān rén xìng ]
《太平广记》卷四一○“仙人杏”引《述异记》:“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杏腮桃颊 [ xìng sāi táo jiá ]
杏腮桃颊(杏腮桃頰) 同“ 杏脸桃腮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
卖杏虎 [ mài xìng hǔ ]
传说 三国 吴 董奉 在 庐山 行医,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植杏十万余株。后杏子成熟,于杏林设一…
杏叶薓 [ xìng yè shēn ]
即杏叶沙参。 清 郝懿行 《证俗文·人薓》:“旧説薺苨乱人薓,薺苨今杏叶薓也。”参见“ 杏叶沙参 ”。
杏眼 [ xìng yǎn ]
指女子大而圆的眼睛:柳眉杏眼。杏眼圆睁。
杏丹 [ xìng dān ]
方士以杏仁为主要原料所制的一种成药。传说食之能令人颜色美好。
杏花风 [ xìng huā fēng ]
(一)、清明前后杏花开放时的风;春风。唐 羊士谔《野望》诗之一:“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元 汤式《望远行…
汉帝杏 [ hàn dì xìng ]
杏的一种,相传为 汉武帝 上苑所植之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济南郡 之东南有 分流山 ,山上多杏,…
杏黄伞 [ xìng huáng sǎn ]
同“杏黄繖”。杏黄色伞盖。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
杏叶鞯 [ xìng yè jiān ]
(一)、即杏叶鞍。(二)、借指备有杏叶鞯的马。
金杏 [ jīn xìng ]
果实名。杏的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济南郡 之东南有 分流山 ,山上多杏,大如梨,黄如橘,土人谓…
八达杏 [ bā dá xìng ]
即巴旦杏。八达,波斯语bādām音译。杏的别种,其仁不苦。
杏林 [ xìng lín ]
(1).相传 三国 吴 董奉 隐居 庐山 ,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
公孙树 [ gōng sūn shù ]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