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清明花 [ sī máo qīng míng huā ]
楝花风 [ liàn huā fēng ]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时当暮春。 宋 何梦桂 《再和昭德孙燕子韵》:“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 蔡有守 《清…
如兰之馨 [ rú lán zhī xīn ]
表明意思就是像兰花一样的芳香。引申义就是想兰花一样高洁清幽,遗世独立,不为世尘所染。
迸泪 [ bèng lèi ]
形容伤心痛哭,泪如泉涌。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迴肠随九折,迸泪下双流。” 明 何景明 《早春眺望》诗:“茅堂春…
房墨 [ fáng mò ]
明 清 科举考试中选的试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左边一行小字,是《壬午癸未房墨合刊》。” 王季思 等…
三花树 [ sān huā shù ]
即贝多树。一年开花三次,故名。见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槃多》。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餘基隐嶙,仍知万岁之…
茅盈 [ máo yíng ]
汉景帝 时 咸阳人 。传说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隐 江 南 句曲山 ,与其弟 固 衷 修炼采药,治病活人,世称“三…
掉枪花 [ diào qiāng huā ]
亦作“ 掉花枪 ”。方言。比喻施展诡诈手段;耍花招。 茅盾 《子夜》十一:“老伯是明白的,我 玉英 向来不掉枪花,我…
消黎花 [ xiāo lí huā ]
明 清 时 苏 杭 地区的隐语,小的意思。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有曰 四平 市语者,以一为忆多娇……
谈席 [ tán xí ]
谈经论艺的场所。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清风满谈席,明月临歌舫。”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送彭文思…
百世流芳 [ bǎi shì liú fāng ]
百世流芳 美名永传于后世。 明 徐霖 《绣襦记·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茅土 [ máo tǔ ]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
无情无绪 [ wú qíng wú xù ]
无情无绪(無情無緒) 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二刻…
洋派 [ yáng pài ]
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那知这些人空染了一股洋派,发了一些洋财,外洋的文明,一点全没带进…
白瓷 [ bái cí ]
白色的瓷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白瓷﹞凡白土曰堊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茅盾 《子夜》一:“ 张素…
芳洌 [ fāng liè ]
亦作“ 芳冽 ”。芳香而清醇。 宋 王沂孙 《解连环·橄榄》词:“把孤花细嚼,时嚥芳冽。断味惜、回涩餘甘,似重省家山…
褊衷 [ biǎn zhōng ]
褊狭的内心。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固非效 渊明 之褊衷,耻折腰於五斗。” 清 黄景仁 《恼…
蚕花 [ cán huā ]
(一)、指蚁蚕。清 沉公练《广蚕桑说辑补》卷下:“子之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二)、方言。指蚕茧。《中国歌…
花纱 [ huā shā ]
(一)、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古代多以丝为之。唐 元稹《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
妙年 [ miào nián ]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终军 以妙年使 越。”唐 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
蜗篆 [ wō zhuàn ]
蜗牛爬行时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称。宋 毛滂《玉楼春·仆前年当重九》词:“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
斗顿 [ dòu dùn ]
顿时,突然。斗,通“陡”。宋 黄庭坚《少年心》词:“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倖。斗顿恁少喜多嗔。”宋 司马光《明日雨止复…
黛眉 [ dài méi ]
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唐 温庭筠 《春日》诗:“草色将林彩,…
抹媚 [ mǒ mèi ]
痴迷;迷糊。形容害相思的神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着没三思,一纳头安排着憔悴…
包匦 [ bāo guǐ ]
(一)、裹束而置于匣中。一说包裹缠结。《书·禹贡》:“包匭菁茅。”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匭,犹缠结也……重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