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矩重规 [ dié jǔ chóng guī ]
叠矩重规(疊矩重規) 形容上下相合。矩,曲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
簪白笔 [ zān bái bǐ ]
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后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
吮笔 [ shǔn bǐ ]
犹含毫。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脱耒秉金鉞,吮笔乘朱轩。” 清 曹寅 《舟中望惠山举酒…
一笔 [ yī bǐ ]
文字的一画。帐目一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同宦成两口子吃,算是借与宦成的,记一笔…
润笔资 [ rùn bǐ zī ]
指付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欧公 作 王文正 墓碑,其子 仲仪 諫议送金酒盘醆十副,注…
风月笔墨 [ fēng yuè bǐ mò ]
专写男女风月之事的文章书籍。《红楼梦.第一回》:「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污秽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影格儿 [ yǐng gér ]
小孩儿初学毛笔字时放在纸下模仿着写的字样子。
下半辈子 [ xià bàn bèi zi ]
下半生。如:「有了这笔钱,他的下半辈子可以衣食无虞了。」
起火 [ qǐ huǒ,qǐ huo ]
[ qǐ huǒ ](一)、点火做饭:星期天你家起火不起火?。在食堂吃饭比自己起火方便。(二)、发生火警:仓库起火了…
荆浩 [ jīng hào ]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
共笔砚 [ gòng bǐ yàn ]
一起使用毛笔、砚台等文具。比喻在一起共同学习。《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邑有楚银台之公子,少与生共笔砚,相狎。…
分痛 [ fēn tòng ]
宋 代的一种民间礼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凡孕妇入月,於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錂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
班笔 [ bān bǐ ]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効 傅介子…
蛇蚓蟠结 [ shé yǐn pán jié ]
蛇蚓:蛇和蚯蚓;蟠结:盘曲纠结的样子。比喻草书笔划曲屈。
巨笔 [ jù bǐ ]
(1).大笔。多用于称撰写宏文巨著的笔。 宋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説,安…
刀笔 [ dāo bǐ ]
(一)、古代写字的工 具。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二)、旧指办理公…
描红 [ miáo hóng ]
(一)、儿童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先描红,后临帖。(二)、红模子:写一张描红。
把笔 [ bǎ bǐ ]
(一)、执笔。借指书写;写作。唐 韩愈《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兔丝子 [ tù sī zǐ ]
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
大笔如椽 [ dà bǐ rú chuán ]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一注 [ yī zhù ]
(一)、一笔。多指钱财言。(二)、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
如锥画沙 [ rú zhuī huà shā ]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笔据 [ bǐ jù ]
字据。《老残游记》第十八回:“随手翻案,检出 魏谦 笔据两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何况又是出了笔据给他…
圣辙 [ shèng zhé ]
犹圣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圣辙既逝,诸子竞驰。”
刀笔先生 [ dāo bǐ xiān shēng ]
即刀笔讼师。《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许他些银子,先把死罪撕掳开,回来再求贾府去上司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