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寒 [ jiè hán ]
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
寒角 [ hán jiǎo ]
号角。因于寒夜吹奏,或声音凄厉使人戒惧,故称。
怀冰 [ huái bīng ]
(一)、比喻高洁。(二)、形容寒冷。(三)、引申为懍慄戒惧。
懔懔 [ lǐn lǐn ]
(一)、亦作“懔懍”。危惧貌;戒慎貌。(二)、严正貌。刚烈貌。(三)、寒冷貌。
敛唇 [ liǎn chún ]
闭口。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瀹茗惟以供饭后潄齿,餘则畏其性寒,敛脣避之。”
敛脣 [ liǎn chún ]
闭口。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瀹茗惟以供饭后潄齿,餘则畏其性寒,敛脣避之。”
肃慄 [ sù lì ]
谓戒畏自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慄以彰示将来。”
秦正 [ qín zhèng ]
指夏历十月。正,一年的开始。秦 以夏历十月为正月。宋 苏轼《永裕陵十月旦表》:“戒寒墐户,倏及于 秦 正。”
驰诗 [ chí shī ]
驰送诗篇。 清 戴永椿 《释羊诗》:“驰诗报军门,嘉惠存五羖。” 蔡有守 《九日寄刘三》诗:“衝节驰诗何限意,戒寒怜…
君子三戒 [ jūn zǐ sān jiè ]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佛戒 [ fó jiè ]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胆寒发竪 [ dǎn hán fā shù ]
形容恐怖之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
戒鉴 [ jiè jiàn ]
(一)、见“戒鑑”。(二)、亦作“戒鉴”。警戒;引以为戒。
俗戒 [ sú jiè ]
(一)、指有漏的戒。(二)、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十重 [ shí zhòng ]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
戒法 [ jiè fǎ ]
佛教语。谓如来所制戒律之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后亦泛指戒律。
三戒 [ sān jiè ]
(一)、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二)、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三)、三种…
三事戒 [ sān shì jiè ]
身净戒,言净戒,意净戒,
申警 [ shēn jǐng ]
警戒;儆戒。
止足之戒 [ zhǐ zú zhī jiè ]
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具足戒 [ jù zú jiè ]
佛教和尚和尼姑的戒律。戒条数目说法不一。我国隋唐以后,和尚戒250条,尼姑戒348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
戒敕 [ jiè chì ]
(一)、亦作“戒勅”。告戒。(二)、即戒书。
三聚 [ sān jù ]
佛教语。即三聚净戒,指三种清净的戒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见《四分律》。
戒备森严 [ jiè bèi sēn yán ]
戒:警戒;备:防备。警戒防备极严密。
中品戒 [ zhōng pǐn jiè ]
中品戒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