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竹 [ qí zhú ]
(一)、《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
骑竹马 [ qí zhú mǎ ]
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公 语诸人曰:‘少…
骑青竹 [ qí qīng zhú ]
见“骑竹”。
竹马之交 [ zhú mǎ zhī jiāo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
龙竹 [ lóng zhú ]
(一)、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 唐 高适 《咏马鞭》:“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 孙钦善 校…
踏竹马 [ tà zhú mǎ ]
一种儿童游戏。把竹竿当马骑着玩。
骑竹马灸 [ qí zhú mǎ jiǔ ]
灸法之一。
竹马青梅 [ zhú mǎ qīng méi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竹马 [ zhú mǎ ]
(一)、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二)、一种民间歌舞用的道具,用竹片、纸、布扎成马形,可系在表演者身上。
霜竿 [ shuāng gān ]
(1).竹竿。竹的表皮有白色粉末,故称。 唐 韦应物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诗:“雾野腾晓骑,霜竿裂冻旗。”(2)…
战掣 [ zhàn chè ]
颤动拖拽。国画的一种笔法。也叫“颤掣”。 明 杨慎 《画品·花竹》:“ 李煜 好金索画, 唐希雅 常效之。乘舆纵骑,…
细侯 [ xì hòu ]
《后汉书·郭汲传》:“郭伋 字 细侯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竹马骑竹马 [ zhú mǎ qí zhú mǎ ]
儿童竹马 [ ér tóng zhú mǎ ]
《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 任 并州 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有…
竹马灯 [ zhú mǎ dēng ]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
弄梅 [ nòng méi ]
唐 李白《长干行》之一:“妾髮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遶牀弄青梅。”因以“弄梅”喻男女儿童间的天真亲昵。
扑蝴蝶 [ pū hú dié ]
杂戏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觔斗,竖…
竹马之友 [ zhú mǎ zhī yǒu ]
竹马之友(竹馬之友) 《晋书·殷浩传》:“﹝ 桓温 ﹞语人曰:‘少时吾与 浩 共骑竹马,我弃去, 浩 輒取之。’”后…
壶公龙 [ hú gōng lóng ]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 费长房 从 壶公 学仙, 壶公 遣归,与一竹杖使骑。 长房 乘杖,须臾到家。投杖于 …
骑术 [ qí shù ]
骑马的技术:骑术表演。精于骑术。
游骑无归 [ yóu qí wú guī ]
游骑:离队的骑兵。离队的骑兵,无处可归(骑:旧时读jì)。比喻离了根本,得不到归宿。
马骑 [ mǎ qí ]
(一)、坐骑。(二)、指骑兵。
校骑 [ xiào qí ]
骑兵部队。《汉书·扬雄传上》:“举烽烈火,轡者施披,方驰千駟,校骑万师。” 颜师古 注:“校骑,骑而为部校者也。”《…
前骑 [ qián qí ]
先头之骑兵。《六鞱·犬鞱·战骑》:「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
【词语拼音】qí zhú
【词语解释】(一)、《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二)、《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后“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后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三)、见“骑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