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徙 [ mí xǐ ]
举止失措貌。
菱盖 [ líng gài ]
即菱叶。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忽而精飞脉乱,意徙心移,綺靡菱盖,悵望蕙枝,一丽女兮,碧渚之崖。”
靡靡之声 [ mǐ mǐ zhī shēng ]
靡靡之声(靡靡之聲) 同“ 靡靡之音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流徙 [ liú xǐ ]
(1).迁移;转移。《管子·侈靡》:“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酷吏列传》:“ 山 东水旱,贫民流徙…
靡靡之响 [ mǐ mǐ zhī xiǎng ]
释义 义参「靡靡之音」。见「靡靡之音」条。
鲁人徙越 [ lǔ rén xǐ yuè ]
徙:迁徙,搬家。搬到越国去。
东徙西迁 [ dōng xǐ xī qiān ]
东徙西迁(東徙西遷) 同“ 东迁西徙 ”。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黄宗羲》:“ 宗羲 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於危…
行流散徙 [ xíng liú sǎn xǐ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徙靡 [ xǐ mí ]
摇曳纷披貌。
衢市 [ qú shì ]
街市。明 王士性《广志绎·两都》:“歷朝以来,都宫郡邑迁徙靡常,城隍墩堑填塞代有,以故洼池渠沼,满眼皆是……欲尽弃之…
徙贯 [ xǐ guàn ]
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李尚隐,其先出 赵郡,徙贯 万年。”按,《旧唐书》作“徙家”。
东飘西徙 [ dōng piāo xī xǐ ]
东飘西徙(東飄西徙)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
幼风 [ yòu fēng ]
靡靡之音。
靡然乡风 [ mí rán xiāng fēng ]
mǐ rán xiàng fēng 靡然乡风(靡然鄉風) 见“ 靡然向风 ”。
靡靡之音 [ mǐ mǐ zhī yīn ]
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极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
多哇 [ duō wā ]
犹靡靡之音。
风驰草靡 [ fēng chí cǎo mǐ ]
fēng chí cǎo mí 风驰草靡(風馳草靡) 见“ 风行草靡 ”。
委靡 [ wěi mǐ ]
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神志委靡。委靡不振。也作萎靡。
长词 [ cháng cí ]
因徙弛而长词。”王逸 注:“因徙弛却退而长诀也。”1。
所向皆靡 [ suǒ xiàng jiē mí ]
所向皆靡 见“ 所向披靡 ”。
徙播 [ xǐ bō ]
犹迁徙。
闲靡 [ xián mí ]
亦作“闲靡”。闲缓柔靡。
靡然成风 [ mí rán chéng fēng ]
mǐ rán chéng fēng 靡然成风(靡然成風) 同“ 靡然向风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迁藏 [ qiān cáng ]
迁徙宝藏。
驱徙 [ qū xǐ ]
驱逐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