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战争 [ xué xiào zhàn zhēng ]
午校 [ wǔ xiào ]
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
公学 [ gōng xué ]
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著名的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
联大 [ lián dà ]
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4月,联大宣布结束…
军事科学 [ jūn shì kē xué ]
研究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的科学。英文翻译1.military science; military science
交通大学 [ jiāo tōng dà xué ]
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校名几经更改,1921年与1928年先后定名为交通大学。抗日战争时曾迁往重庆,…
闻一多 [ wén yī duō ]
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1922年留学美国。1925年回国,参与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
护校 [ hù xiào ]
(一)、保护学校。孙犁《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那年,第二师范的同学们起来革命,发动护校斗争。”(二)、护士学校的…
论争 [ lùn zhēng ]
论战:学术论争。两派意见论争得十分激烈。
教会学校 [ jiào huì xué xiào ]
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所设立和控制的学校。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大都是教会办的。现在某些国家中大量…
战争艺术概论 [ zhàn zhēng yì shù gài lùn ]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著。1838年出版。全书共七章,从战争政策、战略、大战术、勤务学、工程学和初级战术等六个方面论述…
政治大学 [ zhèng zhì dà xué ]
大学之一。前身为中央党务学校,1929年改制为中央政治学校,校址设于南京。对日抗战期间,学校随政府西迁至重庆小温泉。…
论战 [ lùn zhàn ]
指在政治、学术等问题上因意见不同互相争论:论战不休。挑起论战。
西南联大 [ xī nán lián dà ]
西南联大的全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系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合组而成。1937年(1937),…
竞争市场 [ jìng zhēng shì chǎng ]
目录1 竞争市场2 理论原则3 创造教育竞争市场的方法4 合理化策略5 参考书目 竞争市场 理论原则所谓竞争市场意指…
鲁迅艺术学院 [ lǔ xùn yì shù xué yuàn ]
全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1938年创立于延安。初设音乐、美术、…
桑德森 [ sāng dé sēn ]
桑德森(1857~1922)为英中学学教师,曾重大改革昂德尔(Oundle)学校,对中学教育课程和教学法,引起重…
劣等生 [ liè děng shēng ]
智力低弱,无法与同级生竞争的学生。如:「学校中设有特别班,专门教导劣等生。」课业不佳,品性恶劣的学生。如:「他不仅不…
北碚 [ běi bèi ]
地名。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方,对日抗战期间,学校、文化机关多迁设于此。
日据时期公学校 [ rì jù shí qī gōng xué xiào ]
日据时期公学校(Common School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ing Perio…
衡校 [ héng xiào ]
谓品评考核。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督学使者争欲致之幕下,与共衡校。”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令…
成功大学 [ chéng gōng dà xué ]
台湾省大学之一。日据时代为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战后改称为台南工业专科学校、台南工学院。民国四十五(1956)年改制为大…
预科学校 [ yù kē xué xiào ]
英国教育制度中产生的独有教育机构,是为备战在会考后的高考而设的学校。
复兴岗 [ fù xīng gāng ]
地名:(1) 位于四川重庆市浮图关。(2) 在台北市北投区,为政治作战学校的所在地。
私学 [ sī xué ]
中国历史上指私人开办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西周以前,学在官府,学校统由官办,称为官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