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权 [ tóng quán ]
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誌,明是 汉 作,非 莽 别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
秦诏版 [ qín zhào bǎn ]
刻有 秦始皇 或 秦二世 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铜权上;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量上。也称 秦 量诏版。
铜鍊 [ tóng liàn ]
铜制的古兵器。也称铜锏。长而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水浒传》第十四回:“一个人掣两条铜鍊,叫道:‘你们两箇好汉,…
铜炼 [ tóng liàn ]
铜制的古兵器。也称铜锏。长而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水浒传》第十四回:“一个人掣两条铜鍊,叫道:‘你们两箇好汉,…
黔落 [ qián luò ]
冶铜铸币的场所。《管子·山权数》:“请立币。国铜,以二年之粟顾之。立黔落,力重,与天下调。”郭沫若 等集校:“黔落殆…
称权 [ chēng quán ]
秤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开皇 二年五月,长安 民掘得 秦 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鐫铭二所。”
銅粉 [ tóng fěn ]
铜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红铜、赤金、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一种以铜为主要成…
铜粉 [ tóng fěn ]
铜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红铜、赤金、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一种以铜为主要成…
铜矿 [ tóng kuàng ]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
牝铜 [ pìn tóng ]
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参见“牡铜”。
铜花 [ tóng huā ]
(一)、亦作“铜华”。铜锈;铜绿。(二)、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
铜铺 [ tóng pù ]
(一)、见“铜铺”。(二)、亦作“铜舖”。铜质铺首。
铜扣 [ tóng kòu ]
铜元;铜钱。
铜青 [ tóng qīng ]
铜锈;铜绿。
牡铜 [ mǔ tóng ]
古代炼铜时以水灌铜,其凸起者为牡铜,其凹陷者为牝铜。
铜落 [ tóng luò ]
铜屑。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释名:红铜、赤金,屑名『铜落』。」
镫台 [ dèng tái ]
灯台。灯盏底座。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琉璃厨十数,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鐙臺之属,紺碧盎然。…
铜砖 [ tóng zhuān ]
同“铜甎”。砖形铜块。
败铜散 [ bài tóng sàn ]
名称:败铜散 别名:败铜散 组成:化铜旧罐。
銅落 [ tóng luò ]
铜屑。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赤铜》:「释名:红铜、赤金,屑名『铜落』。」
大铜章 [ dà tóng zhāng ]
章的一类,规格一般在60-120之间,由紫铜、黄铜、白铜等以铜为主材料制作而成。
青铜钱 [ qīng tóng qián ]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铜片 [ tóng piàn ]
(一)、铜镜。(二)、铜元。
铜绿 [ tóng lǜ ]
铜表面所生成的铜锈。参见“碱式碳酸铜”(1001页)。
铜陌 [ tóng mò ]
铜驼陌 、 铜驼街 的简称。 唐 王勃 《秋日宴洛阳序》:“近临 铜陌 ,斜控银墟。”参见“ 铜驼街 ”。
【词语拼音】tóng quán
【词语解释】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誌,明是 汉 作,非 莽 别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 秦始皇 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 秦二世 的补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