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 [ zhōng tú dǎo hǎi zhàn ]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的重要海战。1942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舰队占领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引诱美…
革命根据地 [ gé mìng gēn jù dì ]
在革命战争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 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战线 [ zhàn xiàn ]
(一)、敌对双方军队作战时的接触线。(二)、比喻某一个斗争领域:政治思想战线。经济战线。
纵队 [ zòng duì ]
(一)、前后相接的纵长的队形:四路纵队。(二)、军队编制单位。如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纵队,相当于军。
以阿战争 [ yǐ ā zhàn zhēng ]
公元一九四八年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以后,与阿拉伯各国间屡次发生战争,称为「以阿战争」。
苏联空军志愿队 [ sū lián kōng jūn zhì yuàn duì ]
1938年苏联人民派空军志愿队援助中国抗日战争,到1939年底,志愿队约有二百五十名飞行员参加中国抗战,给日本侵略军…
八角帽 [ bā jiǎo mào ]
人民革命军队在红军时期、抗 日 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常戴的一种帽子。帽瓦前高后低,呈八角形,有帽檐,正前缀红星。
敛后疏前 [ liǎn hòu shū qián ]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兵车 [ bīng chē ]
(一)、古代作战用的车辆。(二)、指运载军队的列车、汽车等。
志愿军 [ zhì yuàn jūn ]
一国或数国人民,因自愿参加另一国家的对外战争或国内战争而组成的军队,多指为了帮助另一国抵抗武装侵略而组成的。
对阵 [ duì zhèn ]
双方摆开交战的阵势,比喻在竞赛、竞争中交锋:两军对阵。两国排球队五次对阵,主队三胜二负。
元朝军法 [ yuán cháo jūn fǎ ]
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中,有不少内容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规定。
白军 [ bái jūn ]
指反动势力控制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国民党军。
雁翎队 [ yàn líng duì ]
抗 日 战争时期活动在 河北省 白洋淀 地区的一支著名的水上游击队。
弹雨 [ dàn yǔ ]
炮弹如雨般纷纷落下。形容战争惨烈。如:「中国军队在枪林弹雨中奋战,终余歼灭敌军,赢得胜利。」
运动防御 [ yùn dòng fáng yù ]
以防御为目的,以运动作战为形式的作战行动。“以防御为目的”很好理解,“运动作战&…
日俄战争 [ rì é zhàn zhēng ]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偷袭驻在中国旅顺的俄国舰队,战争爆发。…
擦枪走火 [ cā qiāng zǒu huǒ ]
指两支军队、两伙对立的人之间,发生性质单一的、猝不及防的迅速的交战事件或正处在准备交战的状态,这时只要随便一颗“子弹…
胜果 [ shèng guǒ ]
指比赛或竞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获胜的结局:主队苦战五局,终尝胜果。
客兵 [ kè bīng ]
(一)、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组成的军队。(二)、由外地调来的军队。(三)、指战争中从外地来主动进攻的一方。
自卫队 [ zì wèi duì ]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群众武装队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大伙选我作武装,说要…
三大战役 [ sān dà zhàn yì ]
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辽沉、淮海、平津战役。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
人阵 [ rén zhèn ]
亦作“人陈”。古代军事家认为,作战时部队的调动、部署和人事的安排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之一,谓之人阵。
孤军奋战 [ gū jūn fèn zhàn ]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干戎 [ gān róng ]
犹兵戎。通称兵器、军队。泛指征伐或战争。唐 周朴《边思》诗:“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