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法 [ yìn dù gǔ dài fǎ ]
梵语 [ fàn yǔ ]
一种古印度语言,正如印度语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
五旌 [ wǔ jīng ]
指 印度 古因明学(即逻辑学)的五段推理法,后为新学三段推理法所代替。
天竺 [ tiān zhú ]
我国古代称印度
婆罗门咒 [ pó luó mén zhòu ]
古代印度宗教咒语。
瑜咖 [ yú kā ]
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
振旦 [ zhèn dàn ]
古代 印度 对我国的称呼。
震旦 [ zhèn dàn ]
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五顶 [ wǔ dǐng ]
古代 印度 童子一种结发的式样。
大林精舍 [ dà lín jīng shè ]
古代中印度毗舍离城附近树林。
妙乐 [ miào lè ]
(一)、古印度俗语的意泽。古代西印度国名。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苏剌侘国》。(二)、奇妙的音乐。
婆罗门教 [ pó luó mén jiào ]
印度古代的宗教,崇拜梵天(最高的神),后来经过改革,称为印度教。[婆罗门,梵brāhmaṇa]
贝叶经 [ bèi yè jīng ]
指佛经。古代 印度 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阿育王 [ ā yù wáng ]
(?—前232)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意译为无忧王。他在位期间统一印度全境,使印度进入历史上最强盛时…
瓦尔那 [ wǎ ěr nà ]
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瓦尔那有“颜色”和“品质”的意思。
极微说 [ jí wēi shuō ]
极微说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
支那 [ zhī nà ]
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以及近代日本都曾称中国为支那。
舐足 [ shì zú ]
吻舔人足。古代 印度 对人表示崇敬的一种仪节。
契令 [ qì lìng ]
(一)、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员。(二)、犹法令。
杨枝凈水 [ yáng zhī jìng shuǐ ]
古代印度风俗,凡邀请宾朋,先赠杨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恳请之意。故修法时亦用以奉请菩萨。
梵文 [ fàn wén ]
(一)、古印度文字。据唐代玄奘的说法,梵文共有字母47个。(二)、指梵语,古印度语的一种。这种语言保存有大量宗教、哲…
那烂陀 [ nà làn tuó ]
亦作“那烂陁”。梵语音译。古代 印度 摩揭陀国 的佛寺名。
白分 [ bái fēn ]
亦称“白半”。亦称“白月”。古 印度 历法。指阴历每月的上半月。
贝书 [ bèi shū ]
指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写佛经而得名。也叫贝叶书。
摩揭陀 [ mó jiē tuó ]
古代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的国家。兴起于公元前7-前6世纪。是佛教兴起地和传播地之一。主要王朝有难陀王朝、孔雀王朝、笈多…